[实用新型]医用锚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9703.6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8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姚爱民;阎爱鹏;滕钟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新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64 | 分类号: | A61B17/0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40 天津市北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锚钉。
背景技术
锚钉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进行肩关节、膝关节等腱性软组织损伤(肩袖损伤、Bankart损伤等)的修复手术,锚钉埋入骨质中固定撕裂腱性组织,以达到腱一骨愈合的目的。目前,临床常用锚钉从材料上可分为金属锚钉和生物可降解锚钉两种。金属锚钉大多为金属钛质锚钉,小部分为不锈钢锚钉,钛是惰性金属,组织相容性好并提供足够的初始固定强度。生物可降解锚钉的材料来源大多是聚乳酸(PLA)。PLA锚钉植入后,一般2年左右被机体完全吸收。中国专利200820176009.8公开了一种锚钉,其特征在于前端呈圆锥状,钉身前部靠近圆锥处为圆柱形,钉身中部有小孔,小孔后部分别有两条纵形沟槽,钉身后部纵剖面呈梯形,钉尾呈圆柱形,表面有螺纹。该专利在植入人体后可提供牢固的初始固定强度,但是仍不够理想,其小孔位于钉身中部,不能很好地与损伤的肌腱缝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用缝合锚钉,包括钉主体、钉翼、尾部、头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尾部的孔眼和容线凹槽,所述头部、尾部、钉翼和钉主体为一体成型,所述头部为锥形,所述容线凹槽位于所述尾部两侧,所述孔眼贯穿所述钉尾,并位于所述容线凹槽的底部。
所述尾部为圆柱体。
所述钉主体为圆柱体。
所述钉翼是三棱形。
所述钉翼为2-6个,均匀对称分布在钉主体外圆上。
所述孔眼的数量为1-2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尾部外形为圆柱体,并设有贯穿尾部的孔眼和容线凹槽,方便于线缆穿过和包容;使用专业工具将本实用新型插入人体骨骼中,其特殊的钉翼能与骨质牢固固定并无法退出,利用锚钉尾部的孔眼穿入医用线缆与损伤的肌腱组织缝合,使得断裂的肌腱组织与骨质形成牢固的连接,这种牢固的连接提供了肌腱与骨质连接的初始强度,以达到远期腱-骨愈合的目的。锚钉的粗细与骨骼部位的大小相搭配,可以更好地将本实用新型与肌腱与骨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整个结构加工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手术的时间和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中,1、钉主体;2、钉翼;3、尾部;4、头部;5、孔眼;6、容线凹槽。
如图1所示,钉主体1呈圆柱形,头部4、尾部3和钉翼分别与钉主体1连接,头部4、钉主体1、钉翼2、尾部3为一体成型,头部4为尖锥形,钉本体1上环绕周围均匀设有四个钉翼2,容线凹槽6位于尾部3两侧,一个孔眼5分别贯穿尾部3,并位于容线凹槽6的底部,尾部5为圆柱体。
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新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新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97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融合器及其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科诊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