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手套箱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9451.7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9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C1/12 | 分类号: | E05C1/12;B60R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手套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手套箱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内饰零部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品质包括内饰件在使用过程中的方便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如车辆行驶过程中手套箱锁的噪音大小就是决定其品质的重要因素。
汽车手套箱锁是内饰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零部件,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对内饰件品质的评价。现有手套箱锁包括锁体、锁舌、弹簧和扣手等,如专利号为201110052430.4,公开的一种汽车手套箱锁总成,然而该结构相对复杂,虽然增加了缓冲垫能够起到减震作用,然而该缓冲垫容易老化,影响美观,整个锁体结构的金属异响的程度并不是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有效的减弱锁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金属响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手套箱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套箱锁机构,包括操作手柄、锁舌、锁舌回位弹簧、锁座、转动销、手柄回位扭簧、容器部件,
其中,所述锁座为矩形台状,其中心设有中空部位,该中空部位底部设有锁座柱状凸起,该锁座柱状凸起四周开有锁座环形凹槽,所述矩形台一个台面上开有与所述中空部位相通的竖向凹槽和垂直于该竖向凹槽的横向凹槽,该锁座两侧设有对称的锁座支耳,该锁座支耳上设有通孔;
所述锁舌包括锁舌本体和锁舌拔叉,所述锁舌本体上开有锁舌圆形凹槽,该锁舌圆形凹槽底部设有锁舌柱状凸起,所述锁舌柱状凸起的周围开有所述锁舌环形凹槽,所述锁舌本体的形状与所述锁座中空部位形状相同,所述锁舌拔叉与所述竖向凹槽匹配;
所述锁舌回位弹簧套入在锁座柱状凸起和锁舌柱状凸起之间,其下端抵在所述锁座环形凹槽内;
所述操作手柄通过所述转动销固定于所述锁座的两个锁座支耳之间,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手柄拨叉,所述手柄拔叉的两端设有一对手柄支耳,所述手柄拔叉和手柄支耳上设有同轴通孔;
所述转动销插入所述手柄拔叉、手柄支耳和锁座上的通孔;所述手柄回位扭簧套入在转动销上,其一端放置在锁座的横向凹槽内,另一端放置在锁舌拨叉上;
所述容器部件上设有槽体,所述锁座能够容置并固定于该槽体内。
优选的,所述锁座矩形台另一台面上设有圆孔。
更优选的,所述圆孔与所述中空结构相通。
优选的,所述锁舌柱状凸起与所述锁座柱状凸起直径相同,所述锁舌环形凹槽与所述锁座环形凹槽的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操作手柄上还设有止位筋,所述止位筋设置于所述手柄拔叉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锁座支耳底部还开有通孔,所述锁座与所述容器部件螺接或铆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套箱锁机构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将原有的密闭空腔变为开放式,有效的减弱了操作手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金属响声,提升了乘客操作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套箱锁机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座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座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座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锁舌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手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容器部件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手套箱锁机构装配完整图;
图9为图8中A-A向剖视图。
操作手柄1、锁舌2、锁舌回位弹簧3、锁座4、转动销5、手柄回位扭簧6、容器部件7、竖向凹槽41、横向凹槽42、锁座支耳43、锁座环形凹槽44、锁座柱状凸起45、中空部位46、圆孔47、通孔431、底部通孔432、锁舌本体20、锁舌柱状凸起21、锁舌拔叉22、锁舌圆形凹槽23、锁舌环形凹槽24、止位筋11、手柄拨叉12、手柄支耳13、通孔121、131、槽体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具体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附图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的组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后相关的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亦属本领域公知常识。
如图1~9所示,一种手套箱锁机构,包括操作手柄1、锁舌2、锁舌回位弹簧3、锁座4、转动销5、手柄回位扭簧6、容器部件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94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穿管端头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20kV架空线路的防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