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平面铸件的铸造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08623.9 | 申请日: | 2014-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1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 发明(设计)人: | 严挺;王武军;李印超;王伟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奥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元良 |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铸件 铸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铸造模具,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大平面铸件产品的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外形,预先用其它轻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外形,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外形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了。目前,对于大、中型的铸件产品,很多时候采用聚苯乙烯模型的铸造模具,该种聚苯乙烯模型的铸造模具具有制作方便、制作周期短、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对于大平面的铸件产品,采用聚苯乙烯模型的铸造模具存在铸件产品因大平面高低起伏大不规则、后续数控加工余量大、加工困难问题,同时也存在铸造后铸件产品在大平面位置材料性能不能很好检测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解决铸件产品因大平面高低起伏大不规则、后续数控加工余量大、加工困难问题的大平面铸件的铸造模具。
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
大平面铸件的铸造模具,采用聚苯乙烯模型,聚苯乙烯模型的形状与铸件的形状相同,其特征在于:聚苯乙烯模型的上表面的四角位置均设置支撑板,支撑板贴设在聚苯乙烯模型的上表面,支撑板部分与聚苯乙烯模型的上表面连接,其余部分伸出到聚苯乙烯模型的上表面的外侧。支撑板采用与聚苯乙烯模型相同的聚苯乙烯材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铸造模具,支撑板与铸件产品一起铸造成型,铸造过程中支撑板的原来材质会消失变为与铸件产品相同的材质,由于支撑板的表面积小,通过加工支撑板的表面就可为整个大平面铸件产品提供准确的加工基面,从而很好解决了铸件产品因大平面高低起伏大不规则、后续数控加工余量大、加工困难的问题。另外,铸造后的支撑板只是部分与铸件产品的大平面连接,可以便于最后将其从铸件产品的大平面上进行去除。
作为优选,聚苯乙烯模型的上表面设置有试棒模型,试棒模型采用与聚苯乙烯模型相同的聚苯乙烯材料。采用上述设计方案后,试棒会与铸件产品一起铸造成型,通过对试棒的测试即可了解在试棒位置的铸件产品的材料性能,铸件产品其它位置的材料性能也能有基本了解,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铸件产品大平面位置材料性能的检测问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其实施例的有关细节。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平面铸件的铸造模具,采用聚苯乙烯模型1,聚苯乙烯模型1的形状与铸件的形状相同,聚苯乙烯模型1的上表面(铸造后形成铸件产品的大平面)的四角位置均设置支撑板2,支撑板2贴设在聚苯乙烯模型1的上表面,支撑板2部分(一半左右)与聚苯乙烯模型1的上表面连接,其余部分(也一半左右)伸出到聚苯乙烯模型1的上表面的外侧,支撑板2采用与聚苯乙烯模型1相同的聚苯乙烯材料,聚苯乙烯模型1的上表面设置有试棒模型3,试棒模型3采用与聚苯乙烯模型1相同的聚苯乙烯材料。
用上述铸造模具对大平面铸件产品进行铸造时,支撑板、试棒与铸件产品一起铸造成型,铸造过程中支撑板、试棒的原来材质会消失变为与铸件产品相同的材质,铸造后,由于支撑板的表面积小,通过加工支撑板的表面就可为整个大平面铸件产品提供准确的加工基面,从而很好解决了铸件产品因大平面高低起伏大不规则、后续数控加工余量大、加工困难的问题;另外,通过铸件大平面设置的试棒解决了铸件产品材料性能的检测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奥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奥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86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