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支护管桩与冠梁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08319.4 | 申请日: | 2014-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6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赵升峰;尚明;张西平;谢超;黄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玉平 |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混凝土 支护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支护管桩与冠梁连接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大部分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得到快速发展,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开挖深度亦越来越深,管桩作为支护桩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尝试,管桩与冠梁的连接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研究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支护管桩能有效地控制桩身开裂,其在桩基工程中作为抗压桩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应用范围已经逐步扩大到基坑支护工程,作为支护桩,起到挡土止水的作用。一般的预应力混凝土支护管桩侧壁光滑,与冠梁的连接摩擦力小,容易造成连接失效等工程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更加安全的预应力混凝土支护管桩与冠梁连接结构。
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支护管桩与冠梁连接结构,包括冠梁、桩内水泥浆、桩体、冠梁配筋、端板,所述桩体上端部的侧壁上设有防滑部。
可选的,所述防滑部为轴向宽度100mm,深度20mm或30mm或40mm的凹环槽。
可选的,所述凹环槽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可选的,所述凹环槽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凹槽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β为30 o或60 o;梯形凹槽的上底边与下底边之间的长度比为0.3或0.5或0.8。
可选的,所述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
可选的,所述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锯齿形。
可选的,所述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可选的,所述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由若干直线、弧线线段构成槽边的凹环槽。
可选的,所述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由若干折线构成槽边的凹环槽。
可选的,所述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若干直线与圆弧线构成槽边的凹环槽。
可选的,所述防滑部为轴向宽度100mm,槽深20mm或30mm或 40mm的螺旋凹螺纹;可选的,所述防滑部为螺旋凸螺纹。
可选的,所述防滑部为交叉螺旋凹环槽;可选的,所述防滑部为交叉螺旋凸环槽。
可选的,所述防滑部为若干凹坑。
可选的,所述防滑部为若干凸起。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支护管桩与冠梁连接结构,包括冠梁、桩内水泥浆、桩体、冠梁配筋、端板,桩体上端部侧壁设有防滑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了冠梁与支护管桩顶的连接强度,使预应力混凝土支护管桩与冠梁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经济高效,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是加强预应力混凝土支护管桩与冠梁连接薄弱环节的有效方式,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桩端配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选择方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凹螺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凸螺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交叉螺旋凹环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交叉螺旋凸环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凹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支护管桩与冠梁连接结构,包括冠梁1、桩内水泥浆2、桩体3、冠梁配筋5、端板6,所述桩体3上端部侧壁设有防滑部4。
如附图1、附图3所示,所述防滑部4为轴向宽度100mm,深度20mm或30mm或40mm的凹环槽。
如附图3所示,所述凹环槽横截面形状为矩形4-8。
如附图3所示,所述凹环槽横截面形状为梯形4-9,梯形凹槽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β为30 o或60 o;梯形凹槽的上底边与下底边之间的长度比为0.3或0.5或0.8。
如附图3所示,所述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4-10。
如附图3所示,所述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锯齿形4-11。
如附图3所示,所述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4-12。
如附图3所示,所述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由若干直线、弧线线段构成槽边的凹环槽4-14。
如附图3所示,所述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由若干折线构成槽边的凹环槽4-13。
如附图3所示,所述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若干直线与圆弧线构成槽边的凹环槽4-15。
如附图4所示,所述防滑部4为轴向宽度100mm,槽深20mm或30mm或 40mm的螺旋凹螺纹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83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