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摇椅的钢管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7954.0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2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王晓进;陈小圻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辉 |
主分类号: | A47C3/02 | 分类号: | A47C3/02;A47C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刘治河 |
地址: | 430212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摇椅 钢管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家居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摇椅的钢管框架。
背景技术
摇椅是人们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休息工具,人们坐在上面能够得到休息放松,以消除疲劳,此外为增强其休闲功能,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460619.7)公开了一种摇摆休闲椅,包括有椅座、靠背和底部支架底部支架,底部支架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根可摆动的摇臂,摇臂的下端与椅座侧面的支撑架摆动连接,所述支撑架向上延伸至椅座两侧的扶手。该专利中椅座位于摇臂以上即人体的重心位于摇臂上方,这样以来在座椅摇晃的过程中摇椅是不够稳定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中存在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解决的办法,其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摇椅的钢管框架,它由底座框架、摇椅框架、扶手框架、第一摇杆、第二摇杆、限位挡块组成。底座框架、摇椅框架、扶手框架都为钢管结构,摇椅整体为左右对称结构。
摇椅框架的左视图为L形由椅座和椅背组成,底座框架的前后支腿呈八字形的斜杆以增大在地面上的支撑间距使其底座更稳固,扶手框架为矩形框架,两个扶手框架分别固结于摇椅框架两侧的折弯处,与摇椅框架两侧的框架共面。扶手框架的下横杆外侧前后分别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活动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底座框架的上横杆内侧前后活动铰接且底座框架上两铰接点的间距小于扶手框架上两铰接点的间距,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由底座框架、扶手框架(摇椅框架)、第一摇杆、第二摇杆构成等腰梯形四杆机构。
摇椅框架上在连杆铰接处的下方固装有四个限位挡块,用来限制摇椅框架的位置,当摇椅框架前后摇晃时,摇至极位时限位挡块与底座框架的斜杆内侧接触起到限位缓冲的作用、防止摇椅框架摆动幅度过大造成底座框架翻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底座框架的八字形的斜杆以增大在地面上的支撑间距使其底座更稳固,防止底座框架发生摇晃的角度过大,造成摇椅翻倒的问题;2.摇椅框架的椅座位于摇杆下方使人体的重心降低,摇椅框架在前后摇动时会更加稳定可靠;3.底座框架上两铰接点的间距小于扶手框架上两铰接点的间距的作用是使摇椅具有良好的摇动效果,能够摇动更长时间,使得使用者能够舒适的享受摇椅摇动过程;4.摇椅框架上四个限位挡块的设计可以限制摇椅摆动的幅度起到限位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摇椅框架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摇椅框架置中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摇椅框架置中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摇椅框架置中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摇椅框架摇至前极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摇椅框架摇至前极位的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摇椅框架摇至后极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摇椅框架摇至后极位的左视图。
图中1.底座框架,2.摇椅框架,3.扶手框架,4.第一摇杆,5.第二摇杆,6.限位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底座框架1、摇椅框架2、扶手框架3都为钢管结构,由钢管折弯焊接而成;摇椅整体为左右对称结构。
在图3中摇椅框架2的左视图为L形由椅座框和椅背框组成,底座框架1左视图中前后支腿呈八字形的斜杆以增大在地面上的支撑间距使其底座框架1更稳固,扶手框架3为矩形框架,两个扶手框架3分别固结于摇椅框架2两侧的折弯处,与摇椅框架2两侧的框架共面(如图2、4所示)。扶手框架3的下横杆外侧前后分别与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的一端活动铰接,连杆4、5的另一端分别与底座框架1的上横杆内侧前后活动铰接且底座框架1上两铰接点的间距小于扶手框架3上两铰接点的间距,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的长度相等,由底座框架1、扶手框架3(摇椅框架2)、第一摇杆4、第二摇杆5构成等腰梯形四杆机构。
摇椅框架2上在连杆铰接处的下方固装有四个限位挡块6,用来限制摇椅框架2的位置,当摇椅框架2前后摇晃时,摇至极位时限位挡块6与底座框架1的斜杆内侧接触起到限位缓冲的作用、防止摇椅框架2摆动幅度过大造成底座框架1翻倒;图6、3、8分别为摇椅框架2摇至前极位、置中、后极位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辉,未经李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79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