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步进式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7357.8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5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姚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韧霸货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52 | 分类号: | C21D1/52;C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高文迪 |
地址: | 31513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步进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效果好,冷工件淬火应力小的步进式加热炉。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热处理的高温加热炉按加热方式来分一般包括电阻加热炉和天然气加热炉,按结构区分有箱式加热炉和步进式加热炉。传统的加热炉通常只有一个加热室,冷坯件直接送入加热室进行热处理,而加热室内的废气都是接入废气处理室排污并直接排出。此种处理方式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冷坯件直接进入加热室进行热处理,因温差过大,金属工件内部容易因内应力出现裂纹,造成产品质量下降,虽然可以通过先期的低温加热进行适应,但是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生产效率的下降;其二,加热室的高温废气直接排出一方面影响了环境,另一方面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不符合国家环保节能的政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效果好,冷工件淬火应力小的步进式加热炉。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步进式加热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前端和后端设有炉门,所述炉体内设有步进式行走机构,该步进式行走机构包括铺设在所述炉体内的轨道和设在所述轨道上的步进机,其中,所述炉体内设有隔断墙,该隔断墙将炉膛隔成预热室和主加热室两个相对独对的炉室,在所述主加热室的炉顶上设有主排烟管道,所述主排烟管道两端分别连有副排烟管道,所述副排烟管道与所述预热室的左右炉壁相连。
上述的一种步进式加热炉,所述预热室的炉壁上设有若干喷烟嘴,所述副排烟管道的末端通过分支管与所述预热室炉壁上的喷烟嘴连接。
上述的一种步进式加热炉,所述隔断墙上设有用于方便所述步进机通过的软帘门。
上述的一种步进式加热炉,所述预热室的炉顶上设有排烟口。
上述的一种步进式加热炉,所述主加热室的炉壁上设有若干燃烧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炉体隔成相对独立的预热室和主加热室,并将主加热室内多余的高温废气通过主排烟管道和副排烟管道送入预热室,实现了主加热室内高温废气的有效利用,极大地节约了成本,节能环保效果显著;另外,通过预热室对进入炉膛内的冷工件进行预热,避免了冷工件因突然受热造成的内应力裂纹,产品质量得到了提升,同时冷工件的热处理速度更快,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加热室、2-预热室、3-隔断墙、4-炉壁、5-保温砖、6-主排烟管道、7-副排烟管道、8-燃烧嘴、9-喷烟嘴、10-轨道、11-步进机、12-软帘门、13-分支管、14-燃气分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步进式加热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由四周的炉壁4和炉顶(未示出)构成,所述炉体的前端和后端设有炉门。所述炉体内设有步进式行走机构,该步进式行走机构包括铺设在所述炉体内的轨道10和设在所述轨道10上的步进机11。其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炉体内设有隔断墙3,该隔断墙3将炉膛隔成预热室2和主加热室1两个相对独对的炉室。隔断墙3上设有用于方便所述步进机11通过的软帘门。在所述主加热室1的炉顶上设有主排烟管道6,该主排烟管道6两端分别连有一左一右的副排烟管道7,该副排烟管道7与预热室2的左右炉壁4相连。预热室2的炉顶上设有用于排出冷却废气的排烟口。
具体地,实施时,预热室2的炉壁4上设有若干喷烟嘴9,喷烟嘴9分布在预热室2的炉壁下部,且喷烟嘴9向上与炉壁4呈60°倾角,该设计方式方便喷烟嘴9喷出的高温废气环绕在步进机11上的冷工件周围,形成恒定的温度场。主加热室1的炉壁4上设有若干燃烧嘴8,燃烧嘴8将天然气进行点火燃烧,喷出高温焰火,对主加热室1内被预热过的工件进行深度热处理。为了使各喷烟嘴9的出烟量平衡,预热室2的炉壁4上设有分支管13,副排烟管道7的末端通过该分支管13与预热室2的炉壁上的喷烟嘴9连接。为了是主加热室1内的温度更为均衡,主加热室1的炉壁4上也设有燃气分支管14,该燃气分支管14通过燃气控制阀与燃气站连接,末端再与燃烧嘴8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韧霸货叉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韧霸货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73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星载微波雷达系统功耗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