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机电厂利用天然气降压冷量的节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7285.7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5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徐蕾;吴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02C7/224 | 分类号: | F02C7/224;F02C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电 利用 天然气 降压 节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机电厂利用天然气降压冷量的节能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燃机电厂天然气降压产生的冷量的节能系统,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机电厂换热系统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天然气从外部分输站接入燃机前置模块,需进行减压,减压即会带来温度的下降。同时为了满足燃机运行以及提高燃机效率的要求,天然气在进入燃烧器前需要进行加热以提高温度,一般采用水浴炉加热等方式,由外部提供加热热量。换个角度,可以认为天然气具有的冷量这样一个概念。
燃机电厂辅机设备中需要用闭式水冷却器(简称闭冷器)的主要包括燃机和汽轮机润滑油冷却器、发电机氢冷器、给水泵冷却器、空压机等,这些设备在运行期间会散发热量,需要冷却介质将热量带走。
常规燃机电厂中分别设置了独立的闭式冷却水系统和天然气加热系统,未能充分利用转动设备的热量和天然气的冷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机电厂利用天然气降压冷量的节能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燃机电厂利用天然气降压冷量的节能系统,包括闭冷器、闭冷器供水管道、闭冷器回水管道、天然气管道,所述闭冷器的出口连接闭冷器供水管道,所述闭冷器的进口连接闭冷器回水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天然气管道上的换热器、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水浴炉的出口,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换热器的进口;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连接在闭冷器回水管道上,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换热器的进口;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连接换热器,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连接换热器的出口,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闭冷器供水管道上;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连接换热器的出口,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水浴炉的进口。
前述的燃机电厂利用天然气降压冷量的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冷器供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三管道的一端和闭冷器的出口之间。
前述的燃机电厂利用天然气降压冷量的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闭冷器回水管道依次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三阀门、闭式泵,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闭冷器的进口和第二管道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设置在闭冷器回水管道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闭式泵之间。
前述的燃机电厂利用天然气降压冷量的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前述的燃机电厂利用天然气降压冷量的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五阀门。
前述的燃机电厂利用天然气降压冷量的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六阀门。
前述的燃机电厂利用天然气降压冷量的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的两端均连接在第三管道上,所述第六阀门设置在第五管道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五管道上设置有第七阀门。
前述的燃机电厂利用天然气降压冷量的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有第八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燃机电厂利用天然气降压冷量的节能系统能够充分利用转动设备的热量和天然气的冷量,可以根据电厂设备冷、热量的实际需求,计算相关耦合量,实现燃机电厂内能量的合理转移,提高燃机电厂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闭冷器,2、闭冷器供水管道,3、闭冷器回水管道,4、闭冷器的出口,5、闭冷器的进口,6、换热器,7、第一管道,8、第二管道,9、第三管道,10、第四管道,11、换热器的进口,12、换热器的出口,13、第一阀门,14、第二阀门,15、第三阀门,16、闭式泵,17、第四阀门,18、第五阀门,19、第六阀门,20、第五管道,21、第七阀门,22、第八阀门,23、天然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未经江苏省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72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酞菁化合物合成装置
- 下一篇:自动测量钢轨轮廓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