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鼻吸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7104.0 | 申请日: | 2014-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3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秦敏;曾科学;李敏;姚国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5/00 | 分类号: | A61M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0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鼻吸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鼻吸仪。
背景技术
鼻吸药氧疗法是把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以氧气作为药物载体的一部分,形成药氧溶液,由鼻吸入。现在的做法是将药物制成水剂,加入湿化瓶中,并通过适量的氧气,形成药氧,从鼻吸入,弥散于整个呼吸道和肺脏中,吸收面积广,使药物通过呼吸道及肺脏直接进入血液。这与其它给药途径相比,药氧经鼻吸入具有吸收快捷,起效迅速,痛苦小,患者依从性高,用药量少,耗材少,费用低,安全等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和结构简单,及成本低的便携式鼻吸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了一种便携式鼻吸仪,其中,包括内装有药氧溶液的容器、在容器上设有延伸到内部药氧溶液的供氧管和在容器上设有连通内部的鼻吸管,及在容器底部设有与供氧管连接的潜水增氧泵。容器上设置有卡扣连接的固定带,容器与容器外的供氧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容器内部的鼻吸管上设置有过滤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药氧溶液是复方菖蒲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鼻吸管由一端与容器内部连通的管体和另一端连接的环形管,及在环形管上设有延伸到鼻子内的鼻吸孔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和结构简单,及成本低。由于药物制成的水溶液是装在容器内,通过潜水增氧泵进行制氧,药物以氧气为载体经过过滤层的过滤后,从鼻吸管输出给病人达到治疗的目的。整个过程使用很方便。另外,携带时,可以通过固定带的卡扣连接方式固定在裤子的皮带或者背包上,携带十分方便,同时也可以做到随时都使用的目的。对于过滤层的作用是过滤药氧中的杂质或者过于潮湿的水分,可实现提高鼻吸药氧质量的目的。又由于只要在容器内部增加一个潜水增氧泵就可以解决供氧的问题,避免再增氧气袋进行供氧,实现了成本低的目的。还由于药氧溶液是复方菖蒲液,具有芳香开窍、行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侧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复方菖蒲液由石菖蒲、刺五加、丹参、酸枣仁、夜交藤、川芎、冰片、薄荷等十余种具有安神补脑、活血化瘀、芳香开窍作用的中药以乙醇泡制成浓缩液。主治因脑血栓形成所致的半身不遂,因颈椎病所致的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中医学认为,药氧疗法是结合传统中医辨证论治规律、药物配伍理论与氧疗技术而形成的新的医疗方法。它以氧气作为药物载体的一部分,形成药氧溶液,由鼻吸入,从高氧条件下,药物以溶胶的形式迅速由呼吸道和肺泡组织吸收,随血液直达大脑,使脑内血液循环快速得到改善,可增加血氧含量分压,增加血氧弥散能力,有效的促进脑细胞和大脑神经的恢复。
如图1-2所示,一种便携式鼻吸仪,包括内装有药氧溶液的容器1、在容器1上设有延伸到内部药氧溶液的供氧管2和在容器1上设有连通内部的鼻吸管3,及在容器1底部设有与供氧管2连接的潜水增氧泵5。容器1上设置有卡扣连接的固定带4,容器1与容器1外的供氧管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1,容器1内部的鼻吸管3上设置有过滤层6。药物制成的水溶液是装在容器1内,通过潜水增氧泵5进行制氧,药物以氧气为载体经过过滤层6的过滤后,从鼻吸管3输出给病人达到治疗的目的。另外,携带时,可以通过固定带4的卡扣连接方式固定在裤子的皮带或者背包上,携带十分方便,同时也可以做到随时都使用的目的。
药氧溶液是复方菖蒲液10。鼻吸管3由一端与容器1内部连通的管体7和另一端连接的环形管8,及在环形管上设有延伸到鼻子内的鼻吸孔9组成。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未经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7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变压器直流偏磁的在线监测与隔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线圈绝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