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液力活塞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06357.6 | 申请日: | 2014-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0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 发明(设计)人: | 潘军;里群;范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普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9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油气田生产过程中对液体进行举升泵抽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高压液体作为动力介质的井下液力活塞泵。
技术背景
在油气开采中,常规活塞泵是最为常用的泵抽系统,但这种系统突出的缺陷是:油杆和油管的相互摩擦,从而导致油管穿孔(磨穿)形成井下液体通道短路,严重时会出现油管、抽油杆磨断而造成生产管柱落井的井下事故。此外,有杆泵抽系统理想的工作状态是井下管柱全部处于垂直状态,因此井身越斜,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管杆偏磨就越严重,因而在大斜度井、丛式井若要使有杆泵系统,均对其下井深度有明确的要求或限制。
而现有的以液体作为动力介质的活塞泵,由于采用的液压传输介质与井筒举升介质不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活塞的下行程动力不足,严重降低泵效;定时或不定时补充液压动力介质,并需要补充同类型的液压动力介质;一旦井下发生液压动力介质漏失,动力介质就会进入到举升通道,与被举升液体混合,在地面就不能对产出液直接进行排放(尤其是采出水达到了可以直接排放标准的气井),需要进行二次分离处理,增加了处理设备和处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大斜度井、丛式井的井下液力活塞泵。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液力活塞泵,包括工作筒、安装在工作筒底端的固定凡尔、横向隔板和位于工作筒内部空间内的双活塞结构;所述双活塞结构包括上游动凡尔、下游动凡尔和空心活塞杆;横向隔板设置在工作筒的中上部,上游动凡尔位于横向隔板的上方,下游动凡尔位于横向隔板的下方,空心活塞杆流体密封穿过横向隔板从而连通上、下游动凡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井下液力活塞泵将目前油气田常用的使用抽油杆作为活塞泵动力传输“介质”的方式改为由液体作为井下传输介质,从而避免所有因井下管柱中的抽油杆和油管摩擦造成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井下泵抽系统的使用寿命,延长油气井的检泵周期;同时,由于该液力活塞泵完全由液体作为动力传输介质,整个井下管柱系统中除了最末端的活塞以外,可以没有任何其他的运动部件,因此尤其适用于大斜度井、丛式井的生产(由于井斜和/或狗腿度的原因,这类井不适合长期使用以抽油杆做动力传输的泵抽系统),使用该液力活塞泵可以将泵下至大斜度井和丛式井的末端,解除了大斜度井、丛式井对井下泵下井深度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油气井自身的生产潜力,提高油气田开发的最终采收率。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井下液力活塞泵可以使用井下产出液(如为气井,则可为气水分离后的分离水)作为动力介质,增加泵效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地是,在横向隔板的上方,工作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工作筒的顶端还具有上行动力端口和下行动力端口;流体通道的上端为上行动力端口,下端连通上游动凡尔下部腔室;下行动力端口下端连通上游动凡尔上部腔室。
上游动凡尔与隔板之间具有上游动凡尔下部腔室;下游动凡尔与隔板之间具有下游动凡尔上部腔室。下游动凡尔与固定凡尔之间具有固定凡尔上部腔室。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井下液力活塞泵可以将泵下至大斜度和丛式井的末端,解除了大斜度井、丛式井对井下泵下井深度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油气井自身的生产潜力,提高油气田开发的最终采收率;在增加泵效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处于上行工作状态的本实用新型的井下液力活塞泵示意图;
图2为处于下行工作状态的本实用新型的井下液力活塞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井下液力活塞泵,使用时,利用挠性管液力传输系统将该井下液力活塞泵下入井下套管内的环控内,因而避免了使用抽油杆带来的各种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普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普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63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