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模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5249.7 | 申请日: | 2014-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7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汤忠华;贾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泰绝热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模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模工装,尤其是用于将聚氨酯或者聚异氰脲酸酯材料制成的筒形保温层脱离模具,属于脱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材料可作为管道的保温层,作为管道保温层的筒形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产品是在模具中制作而成的,这种模具包括同心套设在一起的呈筒形的内模芯和外模套,内模芯和外模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盖板和下盖板,生产时将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原料注入到外模套和内模芯之间的环形腔体中,原料在模具内的养生时间达到工艺质量手册规定的时间后再通过脱模装置进行脱模,现有技术的这种脱模装置包括由两个立柱和固定在两立柱之间的横梁构成的门式桥架,门式桥架的横梁上设有电动葫芦,在脱模时,先将上盖板上的螺栓拧松,使用电动葫芦吊起上盖板将上盖板移走,再将外模套固定,再使用电动葫芦向上吊起内模芯,从而将内模芯连同产品一起从外模套中脱出,然后再将内模芯连同产品一起放置在固定位置上,将产品外表面固定后用电动葫芦向上吊起内模芯,这样就能使内模芯和产品分离,从而完成整个脱模过程。由于这种脱模装置在脱出内模芯时需要将产品固定,电动葫芦向上吊起内模时,会对损伤产品表面,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脱模时不会损伤产品表面的脱模工装。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模工装,包括由竖直的第一立柱和水平的第一横梁构成的桥架,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第一电动葫芦,所述的脱模工装还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油箱和设置在横梁上的与油箱连接的液压缸,液压缸包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用于向下顶出内模芯的活塞杆,活塞杆的下方设有脱模平台,脱模平台上设有供内模芯通过的开口,脱模平台的下方具有供内模芯落入的空间。
所述桥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横梁垂直的第二横梁,第二横梁的中部设有对第二横梁支撑的第二立柱,第二横梁上设有第二电动葫芦。
所述活塞杆的下端部为上大下小的阶梯轴状结构,该活塞杆下端部小段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内模芯的内经、大段的直径大于内模芯的内径且小于或等于内模芯的外径。
所述脱模平台固定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立柱底部距脱模平台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内模芯的高度,所述的开口为开设在脱模平台上的圆孔,该圆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内模芯外径且小于产品内径。
本实用新型在横梁上设置液压缸,由于液压缸的活塞杆是竖直设置的,脱去外模套以后,在脱去内模芯时,将内模芯和产品一起放置在脱模平台的开口处,活塞杆向下移动时向下顶推内模芯,内模芯从脱模平台的开口处掉落从而完成整个脱模过程。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脱除内模芯时不需要将产品固定,就不会对产品表面造成损伤,从而不会影响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既能保证产品尺寸、外观不受影响,而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使用两个电动葫芦可同时对两个产品分别进行不同步骤的脱模,使生产效率提高。
进一步的,活塞杆下端部为上大下小的阶梯轴状结构,在脱除内模芯时,将活塞杆下端的小段插入到内模芯的内腔中,活塞杆下端的阶梯面与内模芯的上端面挡止配合,可防止内模芯在水平方向移动,使脱模过程更顺利。
进一步的,脱模平台固定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泰绝热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泰绝热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52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挤出头的驱动齿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滤清器的密封胶圈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