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吸吮正负压吸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3468.1 | 申请日: | 2014-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4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波;姚俊华;蔡业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俊波 |
主分类号: | A61M1/06 | 分类号: | A61M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100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吮 正负 压吸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产妇哺乳器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吸奶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动吸奶器均包含有吸取器组件、负压源;所述的吸取器组件包含有三通吸取器和奶瓶。其中,三通吸取器的一端与负压源连通,以便在其中形成负压;另一端形成或固定有一个逐渐扩口的罩杯,该罩杯的造型以吻合乳房的形状而制成, 以便与乳房对接,将乳汁导出。
现有技术的电动吸奶器的不足之处是:负压通过三通吸取器吸引乳房、乳晕,单靠负压的吸引力促进乳汁的排出,不能像婴儿吸吮乳汁那样,既有负压吸吮的动作,又有嘴唇聚拢挤压乳晕的动作。故单纯负压吸奶器的排奶效果不理想,还存在着对产妇乳房的潜在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仿吸吮正负压吸奶器,该吸奶器能够通过正、负气压交替作用在产妇的乳房上,通过负压能牵引乳头并促进乳汁分泌,并能在负压过后通过正压迅速释放罩杯里的负压,快速释放负压对乳头的牵引,一张一弛,一吸一放,最大限度的缓解吸奶器对妇女乳房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吸奶罩由以下方案实现:一种仿吸吮正负压吸奶器,包含罩杯、三通吸取器、气泵和控制部件,它还包括有一个单双边转换器;与众不同的是:所述的控制部件由电磁阀一和电磁阀二构成,所述电磁阀一的一端与电磁阀二的一端、单双边转换器的进气孔相连通,所述电磁阀一的另一端与气泵的负压管道相连通,所述电磁阀二的另一端与气泵的正压管道相连通。
电磁阀一为高电平,电磁阀二为低电平时,电磁阀一的阀门一闭合,阀门二打开;电磁阀二的阀门三闭合,阀门四打开排气,从而使气泵正压口与大气连接,在罩杯内形成负压,对乳房进行吸乳。
当电磁阀二为高电平,电磁阀一为低电平时,电磁阀二的阀门三闭合,阀门四打开;电磁阀一的阀门一打开,阀门二闭合,从而使气泵负压口与大气连接,使罩杯内形成正压,迅速释放罩杯对乳房的拉伸,同时通过正压对乳房进行挤压按摩。
单双边转换器可以是机械式旋钮或者是电磁阀控制,实现自由选择切换单边或双边吸乳模式,单双边转换器的入气孔与控制部件连接。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控制部件是由两个电磁阀组成,通过电磁阀来控制罩杯内正负压交替产生。该控制部件能够利用气泵产生的正气压,通过管道在罩杯内形成正压,迅速释放罩杯对乳房的拉伸,同时通过正压对乳房进行挤压按摩,从而缓解了负压对乳房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奶器在正压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奶器在负压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示:1-罩杯;2-三通吸取器;3-气孔;4-出气孔;5-进气孔;6-电磁阀一;61-阀门一;62-阀门二;7-电磁阀二;71-阀门三;72-阀门四;81-负压管道;82-正压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仿吸吮正负压吸奶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详述:该吸奶器,包含罩杯1、三通吸取器2、气泵和控制部件,它还包括有一个单双边转换器;与众不同的是:所述的控制部件由电磁阀一6和电磁阀二7构成,所述电磁阀一6的一端与电磁阀二7的一端、单双边转换器的进气孔5相连通,所述电磁阀一6的另一端与气泵的负压管道81相连通,所述电磁阀二7的另一端与气泵的正压管道82相连通。
电磁阀一6为高电平,电磁阀二7为低电平时,电磁阀一6的阀门一61闭合,阀门二62打开;电磁阀二7的阀门三71闭合,阀门四72打开排气,从而使气泵正压口与大气连接,在罩杯内形成负压,对乳房进行吸乳。
当电磁阀二7为高电平,电磁阀一6为低电平时,电磁阀二7的阀门三71闭合,阀门四72打开;电磁阀一6的阀门一61打开,阀门二62闭合,从而使气泵负压口与大气连接,使罩杯1内形成正压,迅速释放罩杯1对乳房的拉伸,同时通过正压对乳房进行挤压按摩。
本实施方式的仿吸吮正负压吸奶器,通过两个喇叭状的罩杯1,罩杯1分别作用在哺乳期的女性乳房上,并与三通吸取器2连接,三通吸取器2上还设有一气孔3,气孔3可以通过软管连接到单双边转换器的出气孔4,单双边转换器可以是机械式旋钮或者是电磁阀控制,实现自由选择切换单边或双边吸乳模式,单双边转换器的进气孔5与控制部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俊波,未经陈俊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34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