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SB3.0型光纤连接器封装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3061.9 | 申请日: | 2014-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0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强;涂峰;冯汉强;古杨;刘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sb3 光纤 连接器 封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电子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SB3.0型AOC光纤连接器封装壳。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信号的传输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信号传输速率高,传输带宽要宽,传输距离要远。
光纤连接器与传统电连接器相比具有抗电磁干扰好,传输效率高,传输距离远,体积小等独特的优点,广泛的应用于光纤通信领域。而AOC光纤连接器与现有的光纤连接器不同是可与现有的集成电路配套整合使用,光电转换模块集成电路安设在连接器中而不需要单独使用设备进行光电转换,节省了数据中心,大型机房等空间,同时能与现有的电脑等终端设备兼容,从而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光纤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封装壳,封装壳一端通过连接接头与光缆相连,另一端为USB插口,封装壳内安设有光电转换模块集成电路与光纤相耦合。现有的连接器封装壳受结构的限制,与连接接头的连接不够紧密,易受力变形,连接器拉动受力时会使光纤受力,这将影响光纤的连接性能,甚至使光纤受损而影响其传输性能。因此,现有的光纤连接器封装壳还难以适应需要经常插拔和拉扯的使用环境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USB 3.0型光纤连接器封装壳,它不仅结构简单,密闭性好,易于装配和使用,而且抗拉性能强,可靠性高,耐受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扁长形可上下对半开合的上、下壳体,在上、下壳体内从尾端到前端依次设置有尾套槽、压接件槽、光纤固定件和光电转换模块安装槽,上、下壳体之间还安设有扣接件。
按上述方案,在上、下壳体内中部设置有支撑凸台。
按上述方案,在压接件槽底端开设一个矩形槽。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上、下壳体尾端宽度较小,通过过渡斜面向内收缩。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光纤固定件包括在上、下壳体内上下对应安设的光纤固定柱,光纤固定柱的端面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穿纤槽。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扣接件包括上壳体侧壁设置的扣接柱和下壳体侧壁对应开设的扣接孔。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安装槽中设置有安装定位凸台。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上下壳体由金属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封装壳尾端通过尾套槽和压接件槽将连接接头及光缆固定,能将光缆紧密与封装壳相连,将光纤有效的固定在壳内,高效率的与光电转换模块进行耦合;2、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简单合理,体积小,制作方便,封装和拆卸简易;3、壳体封闭性好,具有防尘的功能,避免外界环境对内部光学器件进行污染;采用金属材料具有抗压抗摔打的功能,持久耐用,适应需要经常插拔和拉扯的使用环境要求;4、适用范围广,使用率高,易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下壳体组装时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壳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包括有扁长形可上下对半开合的上、下壳体2,所述的上、下壳体尾端宽度较小,通过过渡斜面向内收缩,上、下壳体由锌合金制成,表面为磨砂珍珠镍或磨砂珍珠铬。在上、下壳体内从尾端设置有环形的尾套槽7和压接件槽6,用以与光纤连接接头3相连接,光纤连接接头与光缆相接,在压接件槽底端开设一个矩形槽,用于容纳光缆中的金属丝。在壳体中部设置光纤固定件,所述的光纤固定件包括在上、下壳体内上下对应安设的光纤固定柱10,光纤固定柱的端面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穿纤槽,用于穿装和容纳壳体中的光纤,在光纤固定柱的前面设置支撑凸台8,支撑凸台可在上、下壳体内上下对应安设;上、下壳体内前部为光电转换模块安装槽4,用以安装光电转换模块,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安装槽中设置有安装矩形定位凸台,用于光电转换模块的定位。上、下壳体之间还安设有扣接件,所述的扣接件包括上壳体侧壁前后端面设置的扣接柱5和下壳体侧壁前后端面对应开设的扣接孔9,当扣接柱与扣接孔扣合时上、下壳体封合,即构成光纤连接器封装壳。此外,在封装壳前端安设USB插头1,用以与设备插口的插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30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