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平井井壁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2557.4 | 申请日: | 2014-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0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秦勇;刘涛;曹谢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7/20 | 分类号: | E21B7/20;E2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平 井壁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支撑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平井井壁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是CH4(甲烷),与煤炭伴生、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主要成分为甲烷。1立方米纯煤层气的热值相当于1.13kg汽油、1.21kg标准煤,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而且燃烧后很洁净,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是上好的工业、化工、发电和居民生活燃料。在采煤之前如果先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爆炸率将降低70%到85%。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洁净能源,商业化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煤层气开采的过程中,由于中高阶煤层的渗透率普遍偏低,为了提高产量,能够大幅增加泄流面积的U型井和多分支井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煤气层开发当中。为了避免储层污染,目前煤气层U型井和多分支井的水平段多采用裸眼完井,但是煤岩的脆性较大,且具有极强的应力灵敏度,在开采过程中随着压力的下降,水平井段极易出现崩塌,进而堵塞流道,使产量严重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场上急需一种支撑装置来支撑井壁,避免产量严重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避免水平井井壁发生崩塌的水平井井壁支撑装置,整个支撑装置整体性强,满足上提下放要求,且可解决引鞋前面砂堵的问题,从而保证整个支撑装置下至要求井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水平井井壁支撑装置,它包括支撑管和钻杆管串,钻杆管串固定安装在支撑管内部;
所述的支撑管包括中空管串,中空管串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引鞋和喇叭口接头A,引鞋内至少设置有一个密封圈B,引鞋末端设置有一个水眼C;
所述的钻杆管串的一端设置有与引鞋相配合的引鞋内插接头,另一端设置有与喇叭口接头A相配合的喇叭口接头a,引鞋内插接头上设置有与密封圈B相配合的密封圈b,引鞋内插接头的端部设置有水眼c。
所述的中空管串为PE中空管串。
所述的中空管串与引鞋通过热熔焊接的方式连接。
所述的中空管串与喇叭口接头A通过热熔焊接的方式连接。
所述的喇叭口接头A通过卡合结构与喇叭口接头a相连,卡合结构包括卡口和卡头。
所述的水眼C与水眼c的形状和大小均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1)支撑装置的前端设置引鞋,引鞋可引导支撑装置下放,且防止中空管串插入井壁岩层;冲砂作业时,引鞋内部设置的密封圈B与引鞋内插接头上设置的密封圈b有效配合。
2)钻杆管串的一端通过引鞋内插接头与引鞋连接,另一端通过卡合结构与喇叭口接头A连接,使得整个支撑装置的整体性强,设置卡合结构实现了整个支撑装置的上提下放;
3)用PE中空管串代替常规金属管,增强了支撑装置的耐腐蚀性,同时满足了支撑装置安全性的需要;PE管配合钻杆管串,使得支撑装置重量提升,增加装置的下井深度;
4)PE中空管串与引鞋热熔焊接,且PE中空管串与喇叭口接头A热熔焊接,增强了PE中空管串引鞋和喇叭口接头A的连接强度,避免PE中空管串在上提下放的过程中被拉开;
5)水眼C和水眼c的形状、大小一致,减小了水眼C和水眼c的形状、大小不一致时的冲砂阻力,增强冲砂效果;
6)支撑装置对水平井的井壁可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避免了水平井段出现崩塌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眼C,2-密封圈B,3-中空管串,4-喇叭口接头A,5-卡口,6-引鞋,7-密封圈b,8-卡头,9-钻具,10-喇叭口接头a,11-钻杆管串,12-引鞋内插接头,13-水眼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水平井井壁支撑装置,它包括支撑管和钻杆管串11,钻杆管串11固定安装在支撑管内部;
所述的支撑管包括中空管串3,中空管串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引鞋6和喇叭口接头A4,引鞋6内至少设置有一个密封圈B2,引鞋6末端设置有一个水眼C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25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网印刷方位调节机构
- 下一篇:畜禽用多功能气体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