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臭氧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2339.0 | 申请日: | 2014-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7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袁良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良雄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2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臭氧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特别是高效节能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处理、杀菌消毒及环保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的臭氧发生器存在下述缺陷:
(1)现有臭氧制备通常采用无声放电法,高压放电,电子轰击氧分子产生臭氧,其理论比电耗为0.95kW×h/kg O3而实际比电耗远大于理论值,单位电耗的臭氧产生率的实际值仅为理论值的10%左右,大量的能耗转化为热量使电极发热、温度升高,而导致臭氧发生浓度明显下降,因而常常采用冷却设备提供低温水冷却电极。
(2)臭氧产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电压高则臭氧产生率高,但由于现有臭氧发生装置的介电体性能以及形状和结构限制了介电强度,耐受电压只能在15~20kV以下,否则会产生高压击穿并损坏电极表面,因而使臭氧产生率的提高受到制约。
综上所述,现有的臭氧发生装置存在电耗大、产率低、成本高的缺陷,限制了它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臭氧发生装置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效率高、节约电能的臭氧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效节能臭氧发生器,主要要由电极、介电体和放电间隙构成;它由带有气流通孔的多个圆形导电板与多个介电圆环沿轴向交替叠置串接组成多级放电间隙,置于由介电体外壳圆筒两端固联法兰盖板形成的封闭腔中;两个电极A、B分别固联于两端法兰盖板上,电极A、B均为有中心通孔的导电管,与介电体外壳圆筒内腔相通,位于法兰盖板外一端的电极A与10kV高压电源连接,并经连接管与压缩空气源联接相通,位于法兰盖板外的一端的电极B电接地,并与臭氧输出管联接相通。
高效节能臭氧发生器其介电体外壳圆筒为耐气压1MPa~10MPa的介电体圆筒;其圆形导电板有多个气流通孔。
高效节能臭氧发生器其多级放电间隙经由介电体支座安装于介电体外壳圆筒中的下法兰盖板上,支座由两面各联接若干介电体支柱的介电体座板构成,介电体座板两面的介电体支柱分别与圆形导板及法兰盖板链接;其介电体外壳圆筒的外壁上有伞裙边凸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效节能臭氧发生器结构正剖面示意图
图2是带有多个气流通孔的圆形导电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合具体实施例参见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
一种高效节能臭氧发生器,主要要由电极、介电体和放电间隙构成,参见附图1。放电间隙是由带有气流通孔10的多个圆形导电板9与多个介电体圆环8沿轴向交替叠置串接组成多级放电间隙,置于由介电体外壳圆筒7上、下两端分别固联法兰盖板5、12形成的封闭腔中;上法兰盖板5由螺母6固联A电极2,A电极2位于法兰盖板5外的一端经导线4与10kV高压电源连接;下法兰盖板12由螺母13固联B电极14,B电极14位于法兰盖板12外的一端,经由导线17电接地,A电极2和B电极14均为有中心通孔的导电管,封闭的介电体外壳圆筒7内腔与A电极2和B电极14连通,A电极2位于介电体外壳圆筒7外的一端经瓷管3与连接管1与压缩空气源连接连通,B电极14位于介电体外壳圆筒7外的一端,经瓷管15与臭氧输出管16联接相通。
其圆形导电板9上的气流通孔10可有多个,例如可为21个,参见附图2。
由带有气流通孔10的多个圆形导电板9与多个介电体圆环8沿轴向交替叠置串接组成多级放电间隙可直接由介电体圆环8安装在下法兰盖板12上,或经由介电体支座11安装于下法兰盖板12上,介电体支座11由介电体座板19两面各联接多根介电体支柱18和介电体支柱20构成,介电体支柱18与下法兰盖板12联接,介电体支柱20与最下层的圆形导电板9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臭氧发生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介电体结构形成了一个绝缘性能良好、电阻值高的电路器件,能耐受高压不易击穿,同时其外壳圆筒壁又能耐受1MPa~10MPa的高气压,使内腔放电间隙中的气体分子密度大大增高,在高压电与高气压下,极大提高了臭氧发生率;且不发热,不需冷却装置,可节约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良雄,未经袁良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23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六氟化硫的多室反应器
- 下一篇:全钢制氯化氢合成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