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2313.6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0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饶中浩;梁运民;刘新健;金玉;黄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脉动 热管 电池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面对全球范围的温室效应与化石能源短缺的局面,降低碳排放量,寻求新能源被各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新能源汽车由于其能源清洁、无污染排放等优势在全球性资源紧缺与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从概念走向产业蓬勃发展起来,而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环节的动力电池也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但动力电池性能对温度变化敏感,特别是车辆上运用的大容量、高功率动力电池由于装载空间有限,需用数量较大,故排列紧密,在车辆不同行驶状态下电池以不同产热速率产生大量热,加上时间积累和空间积累,造成电池热量分布不均降低电池充放电循环效率,影响电池功率和能量发挥,严重时还会导致热失控,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和给使用带来严重安全威胁。因此,动力电池热管理问题严重制约着电动汽车等的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最常使用的是简单的空气冷却技术和液冷技术,但是由于空冷技术面临着与电池壁面换热系数低,冷却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液冷技术也面临着密封性要求高,质量相对较大,维护保养复杂,结构相对复杂等弊端,所以这两种技术都无法良好的解决动力电池的热管理问题。因此确保动力电池在各种工作环境与状态中保持温度的分布均匀与稳定,仍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对相变材料的热学性能的运用成为热门研究课题,而金属相变材料由其独特的高换热性能,和良好的适用性,极大地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同时传统脉动热管作为高效换热元件,具有高效换热,安装简易,稳定等特点,所以将金属相变材料及传统脉动热管进行优势互补,结构结合加工成为新型脉动热管,再运用于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也为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将金属相变材料及传统脉动热管进行优势互补,实现了一种新型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箱壁上开有通孔的电池模块箱以及模块箱顶盖,所述电池模块箱内放置有若干电池单体和若干脉动热管,所述脉动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包括方形金属外壁、包裹在方形外壁内的圆形金属内壁以及填充在方形金属外壁和圆形金属内壁之间的金属相变材料夹层,所述冷凝端通过通孔伸出电池模块箱,所述电池单体主要由外壳包裹的电池构成,所述电池单体和脉动热管的蒸发端间隔设置,所述蒸发端贴合在电池单体的外壳上。
所述电池单体的外壳包括里层、外层以及填充在里层和外层之间的金属变相材料夹层,外壳的里层和外层由绝缘的高导热材料构成。
所述电池模块箱的箱壁包括内壁、外壁以及填充在内壁和外壁之间的金属变相材料夹层,箱壁的里层和外层由板材构成。
所述脉动热管的蒸发端来回弯曲的贴合在电池单体的外壳上。
所述脉动热管的冷凝端的纵截面为圆形。
所述脉动热管通过导热粘合剂贴合在电池单体的外壳上。
所述电池单体为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单体和脉动热管间隔设置,脉动热管贴合在电池单体的外壳上,脉动热管将电池的热量通过外壳和脉动热管传递到外部环境中,实现了散热大、散热效果高以及加工简单的电池热管理系统;2、本实用新型的脉动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蒸发端包括方形金属外壁、包裹在方形外壁内的圆形金属内壁以及填充在方形金属外壁和圆形金属内壁之间的金属相变材料夹层,该结构增大了脉动热管与电池单体的接触面积,散热效果高;3、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体的外壳包括里层、外层以及填充在里层和外层之间的金属变相材料夹层,外壳的里层和外层由绝缘的高导热材料构成,该结构加强了电池单体的热交换效率,同时部分热量能够存储在金属变相材料夹层中,在低温环境中加热电池保持恒定温度;4、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块箱的箱壁包括内壁、外壁以及填充在内壁和外壁之间的金属变相材料夹层,箱壁的里层和外层由板材构成,该结构加强了箱内外的热交换效率,同时部分热量能够存储在金属变相材料夹层中,在低温环境中对箱内加热保持恒定温度;5、本实用新型的冷凝端通过通孔伸出电池模块箱,利用电动汽车等行进中的空气横掠冷凝端加速热量传递;6、本实用新型具有效率高、节能环保、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在无需额外消耗电池电量的情况下,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高效热管理,适用于各种依靠动力电池驱动的电动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23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工器
- 下一篇:电极包以及采用该电极包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