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汽卸凝固油脂简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1469.2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5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武;易志刚;祖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联合餐厨垃圾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9/00 | 分类号: | B6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凝固 油脂 简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方便对餐厨垃圾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凝固油脂进行卸载的装置。
背景技术
油脂加工企业以及餐厨垃圾地沟油收集处理企业,在气温较低时,从外收集回的油脂都已凝固,很难从容器内卸下来。目前市场上一般是用烤箱对已凝固的油脂进行加热溶化,而对于餐厨垃圾地沟油综合处理企业,每天收集回来的快餐店废油脂和地沟油油脂都以桶装为主,数以百计。如采用烤箱对桶进行加热,不仅容易使桶损坏变形,而且因桶量大而不便于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快捷、适用于对大批量桶装凝固油脂进行卸载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蒸汽卸凝固油脂简易装置,包括与蒸汽源连接的蒸汽管道,焊接在蒸汽管道末端的水平钢管,水平钢管的另一端通过弯头连接一耐高温高压隔热软管,隔热软管的底端连通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与隔热软管的连接部设置有焊接在第二钢管上的半球形安全防护罩;所述水平钢管上设置有第一手动蒸汽阀和第二手动蒸汽阀。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所述安全防护罩的弧面上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所述弯头与隔热软管的连接端设置有倒挂的卡件。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所述隔热软管与弯头的连接部以及隔热软管与第二钢管的连接部通过不锈钢抱箍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二钢管的底端呈坡口设置。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蒸汽对桶装凝固油脂进行卸载,加热熔化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投资小,另外对油脂容积大小无要求,应用范围较为广泛。通过设置在水平钢管上的双阀门控制蒸汽的压力与流量,耐高温高压隔热软管的设置,可以使第二钢管上下左右摆动,灵活使用。安全防护罩的设置,用于放置蒸汽加热时引起油脂喷溅伤人。弯头下端设置的倒挂的卡件,以防止连接的隔热软管脱落。第二钢管的底端设置坡口,用于防止插入桶底时造成蒸汽管堵塞而影响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蒸汽管道,2. 水平钢管,3. 隔热软管,4. 第二钢管,5. 弯头,6. 安全防护罩,7. 第一手动蒸汽阀,8. 第二手动蒸汽阀,9. 把手,10. 不锈钢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蒸汽卸凝固油脂简易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蒸汽管道1、水平钢管2、耐高温高压隔热软管3以及第二钢管4。
蒸汽管道1的一端与蒸汽源连接,水平钢管2焊接在蒸汽管道1的末端,水平钢管2的另一端与耐高温高压隔热软管3之间通过弯头5连接,弯头与隔热软管的连接端设置有倒挂的卡件,放置隔热软管掉落。隔热软管3的底端连接第二钢管4,第二钢管的底端呈坡口设置。隔热软管与弯头的连接部以及隔热软管与第二钢管的连接部通过不锈钢抱箍10锁紧。其中水平钢管2上设置有第一手动蒸汽阀7和第二手动蒸汽阀8,用于控制送入蒸汽的流量和压力。
所述第二钢管4与隔热软管3的连接部设置有焊接在第二钢管上的半球形安全防护罩6,安全防护罩6的弧面上设置有把手9,便于作业人员提拉。
在本实施例中,水平钢管和第二钢管均采用Φ25mm左右无缝钢管,水平钢管在布置时应为水平走向,离作业人员站立位置距离1.5米左右,具体高度以成人可以自由控制阀门开启为佳;第二钢管的长度约设置为600mm。隔热软管长度设置为1.5m左右。蒸汽供汽压力控制在0.4MPa左右为佳。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作业人员一手握隔热软管,将第二钢管插入装有油脂的桶内,另一手拿安全防护罩上的把手,把安全防护罩罩在油桶顶端,手动开启第一手动蒸汽阀,然后慢慢调节第二手动蒸汽阀给桶内油脂加热溶化,很快即可将凝固的油脂溶化。加热完成后关闭第一手动蒸汽阀,把第二钢管从桶内取出,移走油桶后,开始对下一个一油桶进行加热。加热溶化效率高、操作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联合餐厨垃圾处理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联合餐厨垃圾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14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