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镍阳极板出槽同步丝杆转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01175.X | 申请日: | 2014-0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0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玲;杨钊;许平;孙东明;孙军锋;彭用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6F19/00 | 分类号: | B66F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阳极板 同步 转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镍阳极板出槽同步丝杆转运装置,属于冶金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镍出槽工艺流程为:专用吊具将一槽电镍板取出电解槽并进行喷淋冲洗,再在行车配合下用钢绳套住导电棒,行车吊起后达到电镍板集中成摞的目的;然后将成摞的电镍板放置在翻板机上进行人工抽棒,分片翻板检查镍板质量,再采用钢绳在行车的作用下驱动翻板机,将已抽棒的电镍板摞翻置呈水平状态;然后用钢绳将电镍板摞捆住,行车吊起后靠钢绳的拴接位置使电镍板摞的耳部朝向下方,并将电镍板摞吊入烫洗槽进行烫洗;烫洗完成的电镍板摞吊放在指定位置由叉车转运到货车上运回成品库。以上工艺过程中,所有的操作均为人工操作,工序繁琐、人工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工作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大。
现行市面上的镍板转运车不是很多,就算有转运车,它也是属于通用型设备,而国内多数镍板储存转运也是未设置专门的转运车,大部分还是在使用叉车进行转运,效率低下。某些小型企业还存在人工进行转运,无形的增加了成本,且工作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镍阳极板出槽同步丝杆转运装置,以解决人工操作工序繁琐、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镍阳极板出槽同步丝杆转运装置,包括升降手臂1、升降丝杆2、传动丝杆3、电机Ⅰ4、联轴器5、减速器6、移动机架7、导向轮8、电机Ⅱ9、机架11;移动机架7通过导向轮8安装在机架11上,电机Ⅱ9、联轴器5安装在移动机架7上,电机Ⅱ9通过联轴器5与导向轮8连接,升降手臂1安装在升降丝杆2上,电机Ⅰ4、联轴器5、减速器6、传动丝杆3安装在移动机架7上,电机Ⅰ4通过联轴器5、减速器6与传动丝杆3连接,升降丝杆2与传动丝杆3配合,升降手臂1上安设有镍板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安装在移动机架7上的电机Ⅰ4开始工作,通过联轴器5和减速器6将动力传到传动丝杆3上,传动丝杆3便带动升降丝杆2运动,此时升降手臂1将镍板10提起;然后电机Ⅰ4停止工作,使升降手臂1保持在一个提升的状态,此时安装在移动机架7上的电机Ⅱ9开始工作,使移动装置7由导向轮8带动;当转运装置横跨车间到达指定位置后,电机Ⅱ9再停止工作,电机Ⅰ4又开始工作,通过传动丝杆3放下升降手臂1中夹持的镍板10;最后转运装置再离开,完成镍板的转运工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保证镍板的定位精度,使镍板有利于进行下一个工序的动作;
2、转运时,没有时间间隔,能有效的进行连续批量转运,可提高生产效率;
3、能避免人工的参与,使人的安全隐患得到排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升降手臂、2:升降丝杆、3:传动丝杆、4:电机Ⅰ、5:联轴器、6:减速器、7:移动机架、8:导向轮、9:电机Ⅱ、10:镍板、11: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镍阳极板出槽同步丝杆转运装置,包括升降手臂1、升降丝杆2、传动丝杆3、电机Ⅰ4、联轴器5、减速器6、移动机架7、导向轮8、电机Ⅱ9、机架11;移动机架7通过导向轮8安装在机架11上,电机Ⅱ9、联轴器5安装在移动机架7上,电机Ⅱ9通过联轴器5与导向轮8连接,升降手臂1安装在升降丝杆2上,电机Ⅰ4、联轴器5、减速器6、传动丝杆3安装在移动机架7上,电机Ⅰ4通过联轴器5、减速器6与传动丝杆3连接,升降丝杆2与传动丝杆3配合,升降手臂1上安设有镍板10。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11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歧管
- 下一篇:永磁式旋转激振器的双气隙磁路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