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浸没式液冷服务器、用于服务器的浸没式液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54468.7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7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沈卫东;范娟;赵志鸿;吴宏杰;童中原;张卫平;孟祥浩;孙振;王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卢军峰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没式 液冷 服务器 冷却元件 制冷剂 制冷剂蒸气 制冷剂槽 风扇 风机 发热元件 冷凝换热 制冷剂液 浸没 液冷系统 重力作用 冷凝 吹出 滴落 换热 吹风 蒸发 容纳 吸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浸没式液冷服务器以及一种用于服务器的浸没式液冷方法。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包括用于容纳制冷剂的制冷剂槽、设置在制冷剂槽中的被制冷剂浸没的发热元件、位于制冷剂的液面上方的冷却元件、以及在冷却元件的上方设置的风机或风扇,风机或风扇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朝向冷却元件。该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具有强化的冷凝换热。用于服务器的浸没式液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冷剂吸收浸没在其中的发热元件的热量而蒸发成制冷剂蒸气,制冷剂蒸气向上流动;冷却元件与向上流动的制冷剂蒸气换热,将制冷剂蒸气冷凝成制冷剂液滴,制冷剂液滴因重力作用滴落回制冷剂槽中;通过风机或风扇朝向冷却元件向下吹风。该方法强化了浸没式液冷系统的冷凝换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浸没式液冷服务器、用于服务器的浸没式液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大都依靠冷空气给机器降温,但在数据中心里,仅仅依靠风冷已经不足以满足高热流密度服务器的散热要求。水冷或液冷有两大好处:它能把冷却剂直接导向热源,而不是像风冷那样间接制冷;和风冷相比,每单位体积所传输的热量即散热效率高达3500倍。水冷散热器在08年左右就出现在市场,惠普、IBM等服务器和其他一些专注于数据中心技术的公司都先后推出过水冷散热产品。
蒸发冷却从热学原理上,是利用制冷剂沸腾时的汽化潜热带走热量。由于液体的汽化潜热比比热要大很多,因此蒸发冷却的冷却效果更为显著。而在制冷剂蒸发成制冷剂蒸气后,需要将其不断地导出后冷却为液态,并将冷却后的制冷剂送回蒸发腔中,由此造成了结构复杂,并且容易造成能量在服务器中散失,降低了散热效果。
现有技术中,在制冷剂上方加装冷却元件来使上升的制冷剂蒸气冷凝为制冷剂液滴下落至制冷剂槽中,在此情况下可以省略上述导出、冷却、送回制冷剂的装置。但是,由于冷却元件各部分的冷却能力有所不同,以及随着发热元件所发出的热量的增加而造成冷却元件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完全冷凝所有上升的制冷剂蒸气,制冷剂蒸气穿过冷却元件向上流动,进而造成能量在服务器中散失。此外,冷却元件的冷却能力不足,导致制冷剂蒸气无法及时冷却,使得制冷剂温度上升,整个制冷剂槽的压力也随之上升,无法完成制冷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增强散热效果的浸没式液冷服务器以及一种增强服务器散热效果的用于服务器的浸没式液冷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包括:用于容纳制冷剂的制冷剂槽;设置在制冷剂槽中的被制冷剂浸没的发热元件以及位于制冷剂的液面上方的冷却元件;还包括:在冷却元件的上方设置的风机或风扇,风机或风扇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朝向冷却元件。
根据本发明,冷却元件为冷凝盘管。
根据本发明,风机或风扇设置在冷却元件的一端上方。
根据本发明,在冷却元件的相对两端的上方分别设置有风机或风扇。
根据本发明,发热元件为服务器主板。
根据本发明,制冷剂为电绝缘制冷剂。
根据本发明,制冷剂的沸点在30℃—60℃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服务器的浸没式液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容纳于制冷剂槽中的制冷剂吸收浸没在其中的发热元件的热量而蒸发成制冷剂蒸气,制冷剂蒸气向上流动;冷却元件与向上流动的制冷剂蒸气换热,将制冷剂蒸气冷凝成制冷剂液滴,制冷剂液滴因重力作用滴落回制冷剂槽中;通过风机或风扇朝向冷却元件向下吹风。
根据本发明,冷却元件为冷凝盘管。
根据本发明,通过两个风机或风扇分别朝向冷却元件的两端向下吹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44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老化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成本的电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