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缆背板系统的电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52875.4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1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C·D·里特;J·S·辛普森;T·L·史密斯;B·P·科斯特洛;J·E·罗斯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连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24/00;H01R13/658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吴艳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架 连接器 线束连接器 电缆托架 柔性屏蔽 电缆 线槽 间隔件组件 电缆组件 触头 壳体 背板系统 柔性电缆 向后延伸 电连接 电屏蔽 可变 布线 线束 环绕 穿过 延伸 | ||
电缆组件(106)包括托架(114),该托架具有环绕线槽的框架(200)和联接到框架的间隔件组件(220)。间隔件组件将电缆托架连接器(116)相对于所述框架保持在固定位置。每个电缆托架连接器具有保持多个触头(186)的壳体(160)。端接于相应触头的电缆(152)从相应的壳体向后延伸进入线槽。柔性电缆线束(108)从托架延伸并具有电联接到框架的柔性屏蔽件(230)以及电连接到至少一个相应的电缆托架连接器(116)的线束连接器(118)。至少一些电缆从线槽穿过柔性屏蔽件布线到线束连接器。柔性屏蔽件为电缆提供电屏蔽,并且线束连接器相对于托架能够可变地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缆背板系统的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如网络系统,服务器,数据中心等,使用大型印刷电路板,被称为背板,用于互连中间面板(midplame)、子卡、线卡和/或开关卡。该通信系统使用安装到背板的高速差分连接器和安装到线卡和开关卡以在其间传输信号的高速差分连接器。背板通过使用沿着所述电路板的迹线而互连各个连接器。
因为系统的密度增加以及对高速线的需求增加,印刷电路板持续变得更大,信号完整性固有地随着信号沿整个通道进一步行进而衰减。至少有一些系统已经使用电缆组件代替传统的背板。然而,大量的电缆组件的打包(package)是困难的。电缆管理在这样的系统中是一个限制因素。当前电缆托架设计采用密集的电缆结构,该电缆结构由于重量和大小的限制而难以组装。此外,当前的电缆托架设计不允许终端用户构造托架以满足不同的系统架构。电缆托架具有一个预先指定的构造,并且由电缆托架保持的连接器都彼此相对固定。由于这样的限制,由所述电缆组件的连接器保持的差分触头对的每线性单位长度的密度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该系统的架构可能受到负面影响。例如,可用于系统中的其它硬件部件的空间更小,其他硬件部件诸如电源、系统气流部件等等。
有必要在电缆背板系统中提供更多的设计灵活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用于电缆背板系统的电缆组件包括托架,该托架具有环绕线槽(raceway)的框架和联接到所述框架的间隔件组件。间隔件组件将电缆托架连接器相对于框架在保持固定的位置。每个电缆托架连接器具有保持多个触头的壳体。电缆被端接到相应的触头并从相应的壳体向后延伸到线槽中。所述壳体被构造成被接收在电缆背板系统的背板的相应的开口中。柔性电缆线束(harness)从托架延伸并具有联接接到所述框架的柔性屏蔽件。柔性电缆线束具有线束连接器,该线束连接器电连接到至少一个相应的电缆托架连接器。至少一些电缆通过柔性屏蔽件从线槽布线(route)到线束连接器。柔性屏蔽件为电缆提供电屏蔽,并且线束连接器相对于托架能够可变地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缆背板系统的前透视图。
图2是电缆背板系统的后视图。
图3示出电缆背板系统的一部分。
图4示出的电缆背板系统中的电缆组件的一部分。
图5示出了电缆组件的一部分。
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缆组件的透视图。
图7是电缆组件的正视图。
图8示出了电缆组件的一部分,其中其线束连接器联接到前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缆背板系统100的前透视图。图2是电缆背板系统100的后视图。电缆背板系统100被用在数据通信应用中,如网络交换机。电缆背板系统100通过使用电缆组件106互连线卡102和开关卡104。例如,所述电缆组件106分别连接到线卡102和开关卡104的卡连接器132、134。在其他实施例中,电缆背板系统100在其它实施例中可用于与其它类型的连接器和/或卡互联,如子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连公司,未经泰连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2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片剥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跨平台即时数据交互方法、装置以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