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网元管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52123.8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8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伟;王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宽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秦雪梅;谢伟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管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广电网络技术,特别是涉及综合网元管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用光纤作为信号传输介质已成为主流。目前,广电网络的光纤基本都铺设到小区落地箱或者楼道的弱电井中,但电视业务信号入户基本还是采用同轴线传输,数据业务入户信号也是通过同轴线或者五类线传输。为了满足以上业务需求,在光纤到同轴线或者五类线的信号过渡部分至少需要ONU、光机接收机、EOC和交换机四种设备。
上述方式存在的不足:1、施工人员安装调试困难;2、四种设备就需要四个电源适配器,而且需要至少4孔以上的排插,无形中增加了网络改造成本;3、没有集中的防雷或者防浪涌电压冲击设备,设备的电源容易损坏,从而造成网络瘫痪。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光纤到同轴线或者五类线的信号过渡过程中尚无专业的设备,造成施工复杂、实施成本高且无法防雷的问题,提供一种综合网元管理设备,实现低成本对光纤到同轴线或者五类线的信号过渡并且还能防止雷击对设备损伤。
一种综合网元管理设备,包括第一PCB板、第二PCB板、ONU主板、防雷设备、EOC主板、交换机主板、光接收机主板以及电源,其中,所述EOC主板内置有CPU;
所述ONU主板、所述EOC主板以及所述防雷设备设置于所述第一PCB板,所述交换机主板、所述光接收机主板以及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第二PCB板;
所述EOC主板、所述交换机主板、所述ONU主板、所述防雷设备以及所述光接收机主板分别与所述EOC主板的内置CPU连接,所述ONU主板、所述防雷设备、所述EOC主板、所述交换机主板、所述光接收机主板分别与所述电源连接。
本发明综合网元管理设备,包括第一PCB板、第二PCB板、ONU主板、防雷设备、EOC主板、交换机主板、光接收机主板以及电源,其中,所述EOC主板内置有CPU,ONU主板、EOC主板以及防雷设备设置于第一PCB板,交换机主板、光接收机主板以及电源设置于第二PCB板,EOC主板、交换机主板所述防雷设备、所述ONU主板以及光接收机主板分别与EOC主板的内置CPU连接,ONU主板、防雷设备、EOC主板、交换机主板、光接收机主板分别与电源连接,EOC主板、交换机主板、光接收机主板、防雷设备以及ONU主板全部由EOC主板上的CPU管控,电源为上述5种设备的主板分别提供电源,另外由于还设置有防雷设备,能够防止雷击对设备损伤。可见本发明综合网元管理设备,能够低成本实现对光纤到同轴线或者五类线的信号过渡并且还能防止雷击对设备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综合网元管理设备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根据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综合网元管理设备,包括第一PCB板100、第二PCB板200、ONU主板300、防雷设备400、EOC主板500、交换机主板600、光接收机主板700以及电源800,其中,所述EOC主板500内置有CPU520;
所述ONU主板300、所述EOC主板500以及所述防雷设备400设置于所述第一PCB板100,所述交换机主板600、所述光接收机主板700以及所述电源800设置于所述第二PCB板200;
所述EOC主板500、所述交换机主板600、所述ONU主板300、所述防雷设备400以及所述光接收机主板700分别与所述EOC主板500的内置CPU520连接,所述ONU主板300、所述防雷设备400、所述EOC主板500、所述交换机主板600、所述光接收机主板700分别与所述电源800连接。
对于ONU主板300、EOC主板500、交换机主板600、光接收机主板700的一些外围器件的连接与布置可以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宽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宽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21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