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流床-流化床耦合的褐煤干燥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48846.0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7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秀如;赵勇;刘清侠;徐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3/08 | 分类号: | F26B3/08;F26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敏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流 流化床 耦合 褐煤 干燥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气流床-流化床耦合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设有:
流化床反应器和气流床反应器,
在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中下部设有第一干燥热源进口,底部设有大粒径煤出料口;
所述气流床反应器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连通设置,所述气流床反应器的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横截面积;所述气流床反应器上部设有湿煤进料口,顶部设有小粒径煤出料口,中下部设有第二干燥热源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床-流化床耦合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和所述气流床反应器均设置为筒状,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和所述气流床反应器的直径比为1:1-5:1,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和所述气流床反应器的高度比为1:1-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流床-流化床耦合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紧贴所述气流床反应器内部侧壁、与所述第二干燥热源进口连通设置一个环形布气管,所述环形布气管上均匀设有开口向下的布气孔,所述布气孔的孔径与所述环形布气管的直径之比为1:3-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床-流化床耦合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布气孔处向下延伸设置喷气管,所述喷气管的垂直高度与所述环形布气管的直径之比为1:3-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床-流化床耦合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气流方向所述喷气管的内径逐渐变小,所有喷气管的出口均为斜向下,且所述喷气管的出口在所述环形布气管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环形布气管的管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气流床-流化床耦合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喷气管的出口均与沿该喷气管所在圆周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的切向速度成1-30°角,或者所有喷气管的出口均与沿该喷气管所在圆周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的切向速度成1-30°角。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气流床-流化床耦合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热源为过热蒸汽。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气流床-流化床耦合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粒径煤出料口还依次连接设有除尘单元和水回收单元。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气流床-流化床耦合的褐煤干燥装置的干燥工艺,包括:
(1)将湿煤原料输入所述气流床反应器的上部,并分别从第一干燥热源进口和第二干燥热源进口喷入干燥热源,控制所述第一干燥热源进口处喷入干燥热源的速率为0.1-2m/s,所述第二干燥热源进口处喷入干燥热源的速率为2-20m/s,所述湿煤原料在重力作用下将向下流动;
(2)所述湿煤原料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被分成上部的小粒径煤和下部的大粒径煤,小粒径煤在气流床反应器内进行干燥,大粒径煤先在气流床反应器中进行初步干燥再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二次干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流床-流化床耦合的褐煤干燥装置的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干燥后的小粒径煤进行除尘并分离得到蒸汽,将所述蒸汽进行冷凝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88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真空低温热风干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袋装食品固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