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树枫杨树干腐蚀洞穴内木腐菌种类的防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846658.4 | 申请日: | 2014-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42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 发明(设计)人: | 魏胜林;谢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N47/26;A01P3/00;A01P1/00;A01N47/18;A01N47/1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树枫 杨树 腐蚀 洞穴 内木腐 菌种 防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古树枫杨树干木腐菌种类腐蚀洞穴的防治保护技术,尤其涉及树干呈上下贯通型腐蚀洞穴的木腐菌种类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古树是我国城市的保护管理对象,枫杨是古树中的常见树种(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而且枫杨树种也是园林文化遗产中的主要古树树种(如苏州世界文化遗产园林-“拙政园”中有7株枫杨古树,占拙政园中古树数量的近1/3)。古树枫杨树种的树干容易被木腐菌侵染腐蚀而产生树干中空。由于木腐菌种类多而复杂,常因树种不同、木腐菌种类也不同。关于古树枫杨树种树干腐蚀的木腐菌种类及其敏感药剂尚未见研究报道。
对于古树枫杨树种呈敞开型腐蚀洞穴树干保护的常规防治技术操作方法是:参见附图1,为典型的古树枫杨树干敞开型洞穴照片;采用刮除腐朽木质后,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然后涂刷清油或清漆保护层,一般也能收到较好保护效果,参见附图2,为古树枫树干敞开型已进行保护的洞穴口照片。
对于呈上下贯通型腐蚀洞穴树干的保护,无法进行常规防治技术操作方法,因为人无法进入洞穴内部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只能任这类枫杨古树的树干一边生长一边腐蚀,参见附图3~6,为典型的古树枫杨树干上下贯通型洞穴的照片;一但树干木质的年侵染腐蚀量超过其年生长新增量,树干将有被折断的风险,导致古树死亡。参见附图7和8,图7为枫杨树干洞穴内菌丝的春、夏、秋季生长状;图8为枫杨树干洞穴内菌丝的冬季生长状。因此,针对古树枫杨树干上下贯通型洞穴的木腐菌腐蚀,必须研究有效保护技术方法,应用于我国城市和园林文化遗产中的古树枫杨树种的科学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古树枫杨树干呈上下贯通型洞穴的木腐菌腐蚀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有效防治古树枫杨树干洞穴内木腐菌种类的腐蚀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古树枫杨树干腐蚀洞穴内木腐菌种类的防治方法,在秋季落叶后到翌年早春前,对树干呈上下贯通型的腐蚀洞穴进行如下步骤的操作:
1、喷施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倍数为1000~1500倍,喷施方法为采用软管喷头喷雾器,将喷头从树干基部洞穴口和树干上部洞穴口伸入,对树干洞穴壁进行喷施,将药剂喷透、喷匀;
2、5~7天后按步骤1的喷施方法,喷施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稀释倍数为1000~2000倍;
3、5~7天后按步骤1的喷施方法,喷施30.5%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稀释倍数为300~500倍;
4、5~7天后重复步骤1~3一次,观察树干洞穴内白色菌丝生长或白色斑状物的状况,若仍有白色菌丝生长或白色斑状物存在,则重复步骤1~4,直至洞穴壁上的木腐菌菌株被杀死;
5、对树干洞穴口进行密封处理。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对树干上端洞穴口进行密封处理的具体方法是:采用厚度为1cm的木板将洞口封实,再用熔化的沥青,或油灰、油漆将木板及其周边密封。对树干基部洞穴口进行密封处理,采用的是常规树干洞穴封实材料和工艺。
本发明所述的木腐菌种类包括半知菌门、丝孢目真菌。丝孢目真菌包括木霉属真菌、青霉属真菌。
古树树干中空腐蚀的主要腐生菌类是木腐菌,而自然界的木腐菌种类多、生物学特性与寄主复杂,往往寄主树种不同、木腐菌种类也不同。防治古树木腐菌的关键是针对寄主树种的木腐菌具体种类。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腐蚀古树枫杨树干的木腐菌菌株提供的药剂,采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在稀释倍数小于2000倍时,对木腐菌菌株菌丝的生长抑制效应为100%; 30.5%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在稀释倍数小于500倍时,对木霉菌(Trichoderma spp. )菌株和2种青霉菌(Penicillium spp.)菌株菌丝的生长抑制效应为100%,对另一种青霉菌(Penicillium spp.)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效应为88.23%,防治效果明显。
本发明针对树干呈上下贯通型腐蚀洞穴的枫杨古树,由于人无法进入树干洞穴内部进行刮除腐朽木质、消毒、涂刷清油保护层等技术操作,因此不适宜采用常规树干病害防治方法。本发明针对洞穴特点及病原菌株类型,采用敏感药剂和浓度的防治方法,操作方便,能有效防治枫杨古树树干洞穴继续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古树枫杨树干敞开型未进行保护的洞穴口的照片;
图2是一个古树枫树干敞开型已进行保护的洞穴口的照片;
图3~5分别是3个古树枫杨树干上下贯通型洞穴上端洞口的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66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