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45608.4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4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孙祖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祖真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8 | 分类号: | A61K36/8998;A61P25/00;A61K35/586;A61K35/60;A61K35/64;A61K33/26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杜文娟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神经衰弱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衰弱是以烦恼、衰弱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并非神经系统病理改变所引起。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神经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组以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为特点的神经功能性障碍。
病因
⒈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和中间型的人,易患神经衰弱。这类个体往往表现为孤僻、胆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紧张。
⒉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长期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负性情感体验,生活无规律,过分疲劳得不到充分休息等都可以成本病起因。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神经衰弱的病因曾进行过大量调查研究,认为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李从培等(1959)和刘协和等(1960)对不同职业人群中神经衰弱的调查资料说明,脑力劳动者患病率最高。半数以上患者反映工作或学习,主要是脑力活动,过度紧张。尤以要求特别严格,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的脑力工作,更容易引起过度紧张和疲劳。
⒊感染、中毒、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颅脑创伤和躯体疾病等也可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
⒋长期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的负性情感体验是本病另一种较多见的原因。学习和工作不适应,家庭纠纷,婚姻、恋爱问题处理不当,以及人际关系紧张,大都在患者思想上引起矛盾和内心冲突,成为长期痛苦的根源。又如亲人突然死亡,家庭重大不幸,生活受到挫折等,也会引起悲伤、痛苦等负性情感体验,导致神经衰弱的产生。
⒌生活忙乱无序,作息规律和睡眠习惯的破坏,以及缺乏充分的休息,使紧张和疲劳得不到恢复,也为神经衰弱的易发因素。
神经衰弱是一种功能障碍性病症,临床症状表现繁多,但要诊断本病,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神经衰弱患者有显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劳症状。
如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记忆力减退,脑力迟钝,学习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劳感。对全身进行检查,又无躯体疾病如肝炎等,也无脑器质性病变。
(2)表现以下症状中的任何两项:
①易兴奋又易疲劳。
②情绪波动大,遇事容易激动,烦躁易怒,担心和紧张不安。
③因情绪紧张引起紧张性头痛或肌肉疼痛。
④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醒,多梦。
(3)上述情况对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造成不良影响。
(4)病程在3个月以上。
(5)排除了其他神经症和精神病。
神经衰弱在中医学属于不寐和郁证的范畴,因睡眠障碍为主要矛盾,故多以不寐论治。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篇》指出:“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可见,阴阳失和是神经衰弱的关键所在。中医治疗神经衰弱,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均有相关药物及配方记载。中医药在防治神经衰弱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近期治愈率有所提高,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显示了其良好的前景,较西医治疗具有较大的潜力及优势。
西医主要使用的药物是抗焦虑药物、镇静催眠药物、β受体阻滞剂、三环类药物,常年服用此类西药有成瘾性和依赖性,停用可出现戒断和反跳现象,长期服用有毒副作用。然而我国中医药学早对神经衰弱有了认识,并提出合理的防范和治疗,中药在治疗神经衰弱方面具有辨证论治,针对性强,疗效显著,无耐药性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以补益气血、安神养心为治疗原则,兼以疏肝解郁、扶脾固本、温肾助阳,主治神经衰弱;配方简单、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本发明为中药制剂,但精选气味平和的中药,使中药制剂的气味并不浓烈。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进行了科学配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制备简单,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祖真,未经孙祖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56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烧烫伤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回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