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塔楼阻尼器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45139.6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8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蔡静;周靖;王俊芳;赵春阳;何平;周建建;吴寒君;钱奕江;申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塔楼 阻尼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塔楼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02864853 B于2014年9月17日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耸塔减振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其中用于高耸塔减振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其布置在塔体的顶部或上部,包括:质量块,阻尼系统,弹簧系统,所述质量块分别和阻尼系统、弹簧系统相连,并通过悬挂或支撑可移动。虽然这种用于高耸塔减振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布置在高耸塔的顶端或上部,通过质量阻尼器的阻尼作用,可以有效减轻高耸塔的振动。但是在实际进行设计时需要准确计算结构动态参数,特别是基本振动频率,当对主结构自然频率估算或识别产生误差,或者制造或施工时的误差,会对最佳频率设计值产生偏差,导致实际应用的缺失。
因此已知的塔楼阻尼器制造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箱形框架式配重钢结构的塔楼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塔楼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材料选择
钢材、焊接材料、螺栓材料的选用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并应具有钢厂和焊接材料厂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其他质量要求必须符合规定;
(2)生产准备
钢结构在制造前,编制制作方案,检查各道工序的工艺准备情况,并做好制造图纸的自审和互审工作;对制造所需的各种材料及机具进行检查,工艺装备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
(3)钢材下料
钢材在下料前应进行配料和排版,避免下料错误;钢材切割后,对切口边缘进行打磨、平整处理;
(4 )钻孔
构件所有高强螺栓孔均用数控钻床制孔,或者采用摇臂钻要进行配钻,保证制孔精度;钻孔直径与施工图纸上所示尺寸相符;
(5)焊接
焊接质量等级及检验标准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检测单位进行焊缝探伤及出检验报告;
(6)制作偏差
所有零件均宜进行尺寸检查,检查结果需满足制作规范;
(7)除锈、涂装
构件在涂装前,将构件表面的毛刺、铁锈、氧化皮、油污及附着物等彻底清除干净,表面除锈等级达到Sa2.5级;
(8)标识
制作完成后必须按照图纸准确对已制作完成的构件写上相应的构件编号;需要现场连接的拼接板、夹具和其他小型部件临时连接到相应的构件上;螺栓、螺母和垫圈装在合适的袋子中并做好标志,从而保证在正确的位置上使用;
(9)工场装配
框架和重物架子制成后应对整个防震设备进行组装,以确认接头对齐;用三级摆将重达400吨的防震设备悬挂起来,并在其驱动框架底座下用伺服电机、钢丝绳、滚筒装好驱动装置,以主动驱动防震设备;伺服电机驱动系统需要配备控制面板、伺服驱动器面板、传感器附带设备;必须临时组装一台设备,以确认框架用螺栓等的尺寸如图纸所示,能够按要求进行组装,另一台设备必须整个完整组装,以完成性能确认试验,看看设备能否以整体系统工作;
(10)包装和运输
对性能试验完成的设备进行拆装,所有制造的项目配有零件号,以便现场安装和组装时识别各项目;构件装车和绑扎时非常小心,以免构件变形、受损或漆膜剥落,装车后按规定得进行检查,以防装载物受损或挣脱。
本发明的塔楼阻尼器的制造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9中,驱动框架底座的最大长度达8m,表面平面度达0.05mm,长度偏差不大于0.2mm,水平面和立面的垂直度不大于0.05mm。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9中,驱动装置的轨道和丝杆矫正的平行度达到0.05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塔楼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制孔精度高
避振器的框架结构为箱形钢结构,保证箱型结构高强螺栓接头的群孔几何尺寸和高强螺栓孔的加工精度。
2、消除焊接变形的影响
焊接结构加工完成后的焊接应力呈释放方式,由于正常焊接时的焊接应力释放时间较长,释放后会引起焊接变形,而这些部件需要进行机械加工,精度要求高,如机械加工后不再产生变形,满足精度配合要求。
3、部件机加精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51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