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骨细胞培养基及软骨细胞培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842786.1 | 申请日: | 2014-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0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 发明(设计)人: | 邱彩娥;田智泉;朱君;郭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5/077 | 分类号: | C12N5/07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骨 细胞 培养基 细胞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骨细胞培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骨细胞培养基及软骨细胞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关节软骨主要是由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无血管组织,主要依靠关节的运动和挤压吸收营养物质,所以软骨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比较弱,其损伤后的修复移植一直以来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自体软骨移植在软骨损伤的临床治疗在国内外都有应用。临床研究对患者组织取材有限,并且也因为软骨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有限且易去分化,所以对体外软骨细胞的培养和扩增成为目前要解决的关键。
为了对体外软骨细胞进行培养和扩增,出现了多种培养软骨细胞的软骨细胞培养基。例如,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传统软骨细胞培养基的配方为:培养基+10%自体血清+60μg/ml Vc。
但是,发明人发现,利用该软骨细胞培养基在培养软骨细胞的过程中,软骨细胞去分化趋势严重,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差,极大的限制了软骨细胞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骨细胞培养基及软骨细胞培养方法,能够降低软骨细胞的去分化,提高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骨细胞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浓度为5-20%的血清、浓度为1-20ng/ml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浓度为(1-5)*10-5M/Lβ-巯基乙醇。
优选的,所述软骨细胞培养基还包括浓度为1-15 ng/ml的骨形成蛋白BMP-2或者其类似物。
优选的,所述软骨细胞培养基还包括浓度为5-100ng/ml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浓度为3-30ng/ml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
优选的,所述软骨细胞培养基还包括浓度为20-200μg/ml的维生素C。
优选的,所述软骨细胞培养基还包括浓度为2-20μg/ml的胰岛素和浓度为1-20ng/ml的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
优选的,所述血清为胎牛血清或者自体血清。
优选的,所述软骨细胞培养基还包括浓度为(0.5-5)*10-6M/L的地塞米松。
优选的,所述软骨细胞培养基还包括浓度为1%的丙酮酸钠和2-20ng/ml的白细胞介素(IL-1)。
优选的,所述基础培养基为DMEM或者DF12。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骨细胞培养方法,通过使用第一方面所述的软骨细胞培养基,培养预先制备的原代人软骨细胞,获取传代3-5次的软骨细胞。
优选的,软骨细胞的培养方法还包括:制备原代人软骨细胞,具体为:
将人关节软骨组织用0.05-1%II型胶原酶消化;
将完成消化的细胞用培养液稀释后,离心收集细胞;
用培养液离心洗涤,获取原代人软骨细胞。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骨细胞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浓度为5-20%的血清、浓度为1-20ng/ml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浓度为(1-5)*10-5M/Lβ-巯基乙醇。该软骨细胞培养基用于培养软骨细胞,能够改善软骨细胞的培养状态,降低软骨细胞去分化趋势,提高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a为使用相应的A-G培养基培养的软骨细胞传代一次的光学显微照片;
图1-b为使用相应的A-G培养基培养的软骨细胞传代两次的光学显微照片;
图1-c为使用相应的A-G培养基培养的软骨细胞传代三次的光学显微照片;
图2为对软骨细胞培养基A-G培养的第三代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染色的光学显微照片;
图3为对软骨细胞培养基A-G培养的第三代细胞进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分析的光学显微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27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联聚合固载β-葡萄糖苷酶的方法
- 下一篇: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