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元金属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42373.3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5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常程康;邓玲;王永强;郭倩;蔡元元;石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4/136 | 分类号: | H01M4/136;H01M4/1397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马文峰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磷酸盐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元金属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两个严峻的问题——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基于着两大问题,世界各国对发展电动汽车非常重视。我国在2008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指南中,也将发展电动车列为重要发展方向。目前,电动汽车一个主要的技术就是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系统。
锂离子电池作为化学电源中的一种能量形式,是1990日本SONY公司研制出并开始实现商品化,因其有高工作电压、高容量、循环寿命常和安全性能好等特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镍-镉电池盒铅酸电池体系。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高容量、安全性能好、成本低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1997年A.K.Padhi等(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44, (1997)1609-1613)最先研究了使用橄榄石结构的LiMPO4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发现它具有安全性能好、循环稳定性高、较高的比容量等优点,引起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LiMPO4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如下的电化学反应:
在充放电过程中,LiMPO4晶胞的a、b轴略有缩短,而c轴有所增长,整个过程材料的体积仅收缩6%。因此,LiMPO4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非常稳定的充放电平台和循环可逆性高。LiMPO4具有非常稳定的、可逆的锂离子脱嵌行为。LiMPO4正极材料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目前,市场上商业化的LiFePO4具有安全性能好、循环性能好等优点,但其3.6V的电压平台限制能量密度。磷酸铁锂材料能量密度为540-600Wh/Kg,磷酸铁锂电池实际应用能量密度为130-150 Wh/Kg。很难满足我国863计划中提出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达到150-180Wh/kg这一要求。
LiMnPO4与LiCoPO4都展现出了高电压平台,分别达到了4.1V和4.8V。其中LiCoPO4更被誉为“5V”材料,其能量密度(800 Wh/kg)超过磷酸铁锂材料30%以上,有望成为新一代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但LiCoPO4与LiMnPO4存在循环性能较差以及在高电压下受电解液氧化分解的影响。
现有文献表明,通过两种或多种金属离子组合,形成复合磷酸盐,可以尽量避免这些存在的问题。G.Meligrana等[Electrochemical Acta 105(2013)99-109]采用水热合成工艺,以FeSO4、MnSO4、LiOH、H3PO4合成LiFexMn1-xPO4。控制pH为7.2-7.5,水热温度120℃合成前驱体,在氮气气氛下,650℃煅烧12h得到产物。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当x=0.25和0.5时,LiFexMn1-xPO4同时展现出了Fe、Mn的平台。在1C倍率下测试,放电比容量仅仅有108mAh/g,能量密度为397 Wh/kg。这一较低的数值,还不足以在动力电池领域使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M.Li[Ionics (2012) 18:507-512]采用溶剂热法,以H3PO4、LiCl、Co(NO3)2、MnCl2、乙二醇为原料,在200℃高压反应釜中反应10h,制备LiCoxMn1-xPO4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得到了高比表面积的纳米微晶LiCoxMn1-xPO4颗粒。通过对LiCo0.5Mn0.5PO4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5mAh/g,能量密度405Wh/kg,30个循环保持率为9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2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