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使两侧腰部震动的腹部按摩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842280.0 | 申请日: | 2014-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0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康;朱琨;贾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A61H2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侧 腰部 震动 腹部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使两侧腰部震动的腹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认为,腹部按摩能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使胃肠蠕动加快并强健胃肠道及腹部的肌肉,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能揉散聚集在腹部的脂肪组织,达到减肥健身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人体腹部按摩器的按摩头大多采用单向旋转的方式,没有模仿人手顺时针的腹部按摩动作,难以产生较好的按摩保健效果;腹部按摩器的工作机理多以振动、捶打为主,长期接受振动、捶打方式的按摩会让使用者感觉不适,甚至出现头晕,频率过大还可能伤及内脏,而且腹部按摩器的作用单一,不能很好的适用于腹部手术后的卧床患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使两侧腰部震动的腹部按摩器,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于腹部手术后的卧床患者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能使两侧腰部震动的腹部按摩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顶部的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上依次固定有偏心轮和第一转子,且电动机输出轴的伸出端与外壳内底部之间活动连接,偏心轮的周向上左右各设置有一个连接柄,每个连接柄的一端与偏心轮的周向活动连接,其另一端伸出至外壳外,且每个连接柄的伸出端设置有一个腰托;
传动轴的一端与外壳的内顶部之间活动连接,其另一端伸出至外壳外,且传动轴与外壳的底部之间活动连接,传动轴上固定有第二转子,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通过传动带相连,传动轴的伸出端与水平设置的支撑架相连,按摩锤套装在支撑架的端部。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偏心轮的周向上开设有凹槽,每个连接柄的一端卡在该凹槽内。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支撑架呈Y字形,传动轴的伸出端与支撑架的中心相连。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按摩锤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套装在支撑架的三个端部上。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每个按摩锤的外部包裹有由硅胶制成的软质保护套。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按摩锤呈扁椭圆形。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转子的直径小于第二转子的直径。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每个腰托为弧形结构,且圆心朝内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腰托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两个耳环分别固定在外壳外的左右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当偏心轮转动的时候可以通过连接柄和腰托使得两侧腰部左右晃动,同时第一转子带动第二转子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架端部的按摩锤按摩人体腹部,达到强健腹部肌肉,促进胃肠蠕动及食物消化吸收、减肥健身等目的;使用者可以坐着或躺着,边休息边按摩,健康人、肠胃病患者都能使用,尤其适用于腹部手术后肠道运动减弱的患者可防止肠道粘连和促进伤口愈合。
具体来说,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1、使用者可以坐着或躺着,边休息边按摩。且本发明能够模拟人手动作,对腹部进行按摩,按摩效果好;按摩力量均匀、稳定、无冲击感。
2、按摩锤作用于腹部的压力可以根据人体的舒适度自行调节,健康人、肠胃病患者都能使用。按摩锤的外部包裹软质保护套,以柔和的方式对腹部进行按摩,避免振动按摩产生的不舒适感。此外,三个按摩锤同时起支撑作用,可架置于腹部上;三个按摩锤的工作范围可以通过伸缩支撑架的长度来改变,使得和人体腹部面积相对应,确保整个腹部得到按摩。
3、由于腹部手术后的患者下床活动困难和肠道功能恢复慢,本发明可以在腰部左右震动的前提下按摩腹部,既能防止肠道粘连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使得切口恢复加快和肠道蠕动的恢复,既可以坐着或躺着使用,也可以站着使用。
4、腰托通过连接柄和偏心轮连接,连接柄是可以伸缩的,而且腰托是可塑性材料制成,可以根据不同病人的体型塑造不同的形状,使得整个过程更加舒适。
5、进一步地,两个耳环分别固定在外壳外的左右两侧,耳环可以两手把持,也可以用腰带穿过耳环绑于腰间施行按摩,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按摩腹部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偏心轮运动到右边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偏心轮运动到左边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中:1为外壳,2为电动机,3为偏心轮,4为连接柄,5为腰托,6为第一转子,7为第二转子,8为传动带,9为传动轴,10为支撑架,11为按摩锤,12为耳环,13为偏心轮圆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22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