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路中颗粒物及液滴的去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41343.0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8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丕征;曲健;于文柱;李楠;王歆华;姜德跃;王清泉;张慧芳;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恒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路中 颗粒 去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路中颗粒物及液滴的去除装置,属于环保监测仪器领域。
背景技术
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气体采样器,在采样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含有颗粒物或液滴的气体经气路管道进入采样器的气路系统中,不仅对气路系统中的抽气泵、流量计和气路管道造成污染,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而且影响监测结果。
现有技术是用干燥剂除去气路中的液滴,用过滤网除去气路中的颗粒物,但干燥剂体积大、效率低,且干燥剂是耗材,浪费资源,用过滤网除去气路中的颗粒物效果不理想,且需要定期更换清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气路中颗粒物及液滴的去除装置,能够很好的将气路中颗粒物或液滴除去,避免气路中颗粒物或液滴对仪器造成损坏,提高监测结果准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路中颗粒物及液滴的去除装置,包括进气导管、上盖、圆柱体、出气导管、锥体、接尘杯,所述进气导管沿切线方向置于圆柱体上部,所述上盖安装在圆柱体顶部;所述出气导管安装在上盖上,与圆柱体同轴线,出气导管的进气口置于圆柱体腔体内,出气导管的出气口位于上盖上方;圆柱体底部连接锥体,接尘杯置于在锥体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导管与出气导管轴线垂直,但不相交。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导管的进气口低于进气导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作为大气采样器的前处理装置,有效的去除了气路中的颗粒物或液滴,避免气路中的颗粒物或液滴对仪器造成损坏,提高监测结果准确度;结构简单紧凑;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1进气导管,2上盖,3圆柱体,4出气导管,5锥体,6接尘杯,7含颗粒物或液滴的气体,8净化后的气体,9.颗粒物或液滴,10出气导管的进气口,11出气导管的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气路中颗粒物及液滴的去除装置,包括进气导管1、上盖2、圆柱体3、出气导管4、锥体5、接尘杯6,所述进气导管1沿切线方向置于圆柱体3上部,所述上盖2安装在圆柱体3顶部;所述出气导管4安装在上盖2上,与圆柱体3同轴线,出气导管的进气口10置于圆柱体3腔体内,出气导管的出气口11位于上盖2上方;圆柱体3底部连接锥体5,接尘杯6置于在锥体底部;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导管与出气导管轴线垂直,但不相交。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导管的进气口低于进气导管。
工作时:1)含有颗粒物或液滴的气体7以一定的速度通过进气导管1沿切线方向进入圆柱体3腔内,形成旋转气流;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气流中的颗粒物或液滴9被甩到圆柱体3内壁上,并继续向下运动,速度逐渐降低,失去前进力量,沿锥体5内表面落入接尘杯6内;3)净化后的气体8经出气导管4流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作为大气采样器的前处理装置,有效的去除了气路中的颗粒物或液滴,避免气路中的颗粒物或液滴对仪器造成损坏,提高监测结果准确度;结构简单紧凑;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恒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恒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13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金属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实验的夹持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组织光透明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