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研究堆第二停堆系统的注硼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840668.7 | 申请日: | 2014-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6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柯国土;陈会强;韩海芬;孙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21C7/22 | 分类号: | G21C7/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41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研究 第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研究堆第二停堆系统的注硼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任何工况下可实现停堆,是保证反应堆安全的最重要的功能,为此,通常需要设置两套停堆系统,这两套系统,除了互相独立外,还要求在方式或原理方面有最大程度的不同,以减小共因失效的概率。研究堆第一停堆系统最常用的方法是下落或上插控制棒,而第二停堆系统,除了少数研究堆可以通过排放作为中子反射层的重水外,大多数研究堆依然是以控制棒的移动作为第二停堆手段,这样,两套停堆系统在方式或原理上是一样的,与多样性原则的要求符合得不太理想。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试验,最终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动作快速、制造安装容易、检修方便的用于研究堆第二停堆系统的注硼系统,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研究堆第二停堆系统的注硼系统,该系统包括硼液罐、进口阀门、注硼管、出口阀门和硼液回收罐,所述硼液罐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注硼管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注硼管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硼液回收罐的进液口连接,所述进口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出口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注硼管设置在反应堆内燃料组件的周围。
进一步,所述注硼系统还包括气源装置,所述气源装置用于给所述注硼系统提供压力差。
进一步,所述气源装置的出气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硼液罐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第一阀门,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通过第四管道连通,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第二阀门,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阀门的进气端,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端位于所述进口阀门的出液端。
进一步,所述注硼系统还包括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用于给所述注硼系统提供压力差。
进一步,所述真空装置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通过第六管道与所述硼液回收罐连接,所述第五管道上设置第三阀门,所述第六管道上设置第四阀门,所述第五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连接端位于所述出口阀门的进液端。
进一步,所述气源装置可以是氮气瓶、氦气瓶或贮气罐。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研究堆第二停堆系统的注硼系统,结构简单、动作快速、制造安装容易、检修方便,而且硼溶液与反应堆冷却剂互相隔离,执行完停堆功能后不需要对反应堆冷却剂进行任何处理,可以很快的恢复反应堆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用于研究堆第二停堆系统的注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用于研究堆第二停堆系统的注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用于研究堆第二停堆系统的注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用于研究堆第二停堆系统的注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用于研究堆第二停堆系统的注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注硼系统包括硼液罐1、进口阀门2、注硼管3、出口阀门4和硼液回收罐5。所述硼液罐1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101与所述注硼管3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注硼管3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道102与所述硼液回收罐5的进液口连接,所述进口阀门2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101上,所述出口阀门4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10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注硼管3至少有两个,并联设置在反应堆6内燃料组件7的周围。所述硼液罐1内盛装满足浓度要求的硼酸溶液。当出现事故等情况要停堆时,开启所述进口阀门2,关闭所述出口阀门4,依靠位差提供的压力差将所述硼液罐1内的硼酸溶液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01流入所述注硼管3内,注硼管3内的硼酸溶液吸收中子,从而达到停堆的目的。当事故解除后,关闭所述进口阀门2,开启所述出口阀门4,仍然依靠压力差将所述注硼管3内的硼酸溶液通过所述第二管道102流入所述硼液回收罐5内,为开堆做准备。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06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防爆电缆
- 下一篇:存储器单元和存储器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