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桩监测控制系统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840666.8 | 申请日: | 2014-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1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29/06;G06F21/31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胡海斌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监测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桩监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充电桩建立点对点联接;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充电桩发送操作指令;充电桩接收所述操作指令,并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充电桩验证所述用户身份是否为合法用户身份;若是,则充电桩验证用户是否具有发送所述操作指令的操作权限;若是则充电桩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相应动作。通过上述充电桩监测控制方法,用户可以便捷高效且安全地对充电桩进行管理控制。还提供一种充电桩监测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力车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桩监测控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电动力车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充电桩作为电动力车的能源补给站其性能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充电桩是通过主站监控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在监控室内才能够对充电桩进行实时监控,这样给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捷高效且安全性高的充电桩监测控制方法。
还提供一种充电桩监测控制系统。
一种充电桩监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充电桩建立点对点联接;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充电桩发送操作指令;充电桩接收所述操作指令,并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充电桩验证所述用户身份是否为合法用户身份;若是,则充电桩验证用户是否具有发送所述操作指令的操作权限;若是则充电桩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相应动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充电桩建立点对点联接的步骤中,所述无线通信方式为蓝牙通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充电桩接收主站服务器发送的合法用户身份信息;所述合法用户身份信息为用户向所述主站服务器申请时所获得的用户身份信息;所述充电桩验证所述用户身份是否为合法用户身份的步骤为,充电桩将识别到的用户身份与所述合法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所述用户身份是否为合法用户身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桩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相应动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充电桩将所述操作指令发送给所述主站服务器;所述主站服务器验证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合法指令,并将验证结果输出给所述充电桩;所述充电桩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相应动作的步骤为,充电桩在所述主站服务器验证所述操作指令为合法指令时才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相应动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充电桩发送操作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移动终端对所述操作指令进行加密形成加密操作指令。
一种充电桩监测控制系统,包括充电桩和移动终端监控管理系统;所述充电桩和所述移动终端监控管理系统中均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移动终端监控管理系统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充电站建立点对点联接;所述移动终端监控管理系统用于向所述充电站发送操作指令;所述充电桩包括身份识别及验证模块;所述身份识别及验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操作指令,并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所述身份识别及验证模块还用于验证所述用户身份是否为合法用户身份;所述身份识别及验证模块还用于在验证所述用户身份为合法用户身份时,验证用户是否具有发送所述操作指令的操作权限,若是,则所述充电站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相应动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蓝牙通讯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主站监控管理系统;所述充电桩还用于接收所述主站监控管理系统发送的合法用户身份信息;所述合法用户身份信息为用户向所述主站监控管理系统申请时所获得的用户身份信息;所述身份识别及验证模块将识别到的用户身份与所述主站监控管理系统发送的合法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所述用户身份是否为合法用户身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06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