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动上肢康复仪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37738.3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0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武宏泰;戴晶晶;周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上肢 康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上肢康复仪。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也有上肢康复仪,但是大多是靠电机的驱动来实现对上肢的康复运动,虽然省力,但是,而极少考虑康复训练机器人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康复训练机器人所能提供的工作空间以及它与人体关节之间的相互作用,甚至当人体关节发生错位的时候,康复训练机器人仍然在继续工作,这种限制康复训练机器人可用自由度的方法,不仅可以导致肌肉活动模式的改变,而且将对整个康复训练的过程造成负面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真正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手动上肢康复仪。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动上肢康复仪,包括:座椅,竖直固定在该座椅上的连接板,水平固定在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固定杆,以及水平布置的活动杆、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所述第一摇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摇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的另一端,从而使得所述固定杆、活动杆、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构成一水平布置的四连杆机构,且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还固定有一个水平布置的手臂支撑架。
所述手臂支撑架与所述固定杆相互垂直布置。
所述连接板与固定杆之间连接有斜向布置的支撑杆。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这种康复仪使用了可变形的四连杆机构,使用者一只手在通过相应的手柄摆动四连杆机构的同时,握在另一手柄上的另一只手臂在空间的某一平面内有规则的往复摆动,巧妙地实现了需要锻炼胳膊的大臂和小臂的规律运动。本发明使上肢可能发生的运动,在最自然的活动空间内进行,并尽量避免由生物关节与康复仪之间产生的错位所导致的残余应力,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介绍:
图1为本发明这种手动上肢康复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这种手动上肢康复仪的使用方法演示图;
其中:1-固定杆,2-第二手柄,3-活动杆,4-第一手柄,5-第一摇杆,6-连接板,7-手臂支撑架,8-座椅,9-支撑杆,10-第二摇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这种手动上肢康复仪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它包括:座椅8,竖直固定在该座椅上的连接板6,水平固定在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固定杆1,以及水平布置的活动杆3、第一摇杆5和第二摇杆10。其中,第一摇杆5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固定杆1和活动杆3的一端,第二摇杆10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固定杆1和活动杆10的另一端,从而使得所述固定杆1、活动杆3、第一摇杆5和第二摇杆10构成一水平布置的四连杆机构,且所述活动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手柄4和第二手柄2。
结合图2所示,现将本实施例这种手动上肢康复仪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图2中使用者的右手臂(或右肩膀)为伤患手臂,需要对其进行康复训练,首先让使用者端坐在座椅8上,双手抬起分别握住第一手柄4和第二手柄2。双手配合对第一手柄4和第二手柄2施力使第一手柄4和第二手柄2在水平面内以合适的速度作往复摆动,从而使得使用者的伤患右臂得到康复锻炼,此时由固定杆1、活动杆3、第一摇杆5和第二摇杆10构成的四连杆机构在第一手柄4和第二手柄2的带动下作相应的变形运动,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通过控制第一手柄4和第二手柄2摆动的快慢来获得最佳的康复训练效果。
本例在所述连接板6的顶部还固定有一个水平布置的手臂支撑架7,而且该手臂支撑架7与所述固定杆1相互垂直布置。这样可以让使用者在进行康复运动时将其损坏的那只手臂支撑在手臂支撑架7上。
为了保证所述四连杆机构的平稳性,避免本康复仪在使用过程中四连杆机构发生倾斜,本例在所述连接板3与固定杆1之间还连接了斜向布置的支撑杆9。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7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穿戴式U型肢体助力气囊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膝踝关节联动式下肢义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