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时空基准的观测对象体系混合组织模型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836206.8 | 申请日: | 2014-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7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付琨;许光銮;孙显;黄宇;王磊;宋俊;张利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时空 基准 观测 对象 体系 混合 组织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自动关联技术领域,涉及面向时空基准的观测对象体系混合组织模型。
背景技术
在面向军事应用的系统中,为了便于数据的存储、管理,便于信息的检索、提取和分析,满足信息挖掘和情报分析的应用目的,必须按照统一的数据模型和组织框架整合各类各型海量空间信息。传统的数据组织模型一般从数据类型、空间、时间上对数据进行组织。这样的体系可以描述数据的类型和相互之间时空关系,但是无法在数据之间建立基于内容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典型的军事应用普遍较为关注一些特定类型的观测对象(如某军政人物、某战斗部队),通过统计观测对象在数据中的出现情况来提供一系列的应用。
比如,在军事数据组织模型中,构成数据应用层的观测对象体系模型位于模型层次结构的高层,直接为数据应用服务。因此观测对象体系的构建是军事应用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面向时空基准的观测对象体系混合组织模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解决海量数据的自动组织和关联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建立模型的方法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观测对象体系;搜集需要关注的观测对象,建立观测对象体系,观测对象就是所关注实体或目标;
步骤2:提取观测对象的特征,包括外部特征、边界特征、著名人名特征、音译名符号特征、词性特征;
步骤3:使用统计机器学习方法来识别观测对象,使用GIS算法进行参数估计:
计算出
计算其中C为训练样本的大小;
重新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62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