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电子窗帘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35312.4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0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花;孙晓平;佘晓飞;马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F1/1335;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路凯;胡彬 |
地址: | 2012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 电子 窗帘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电子窗帘及其驱动方法,所述液晶电子窗帘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夹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背向第二基板一面上或者位于第二基板背向第一基板一面上的偏光片;位于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一面上的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分开设置的触控显示单元和多个第一电极引线,每个第一电极引线连接一个触控显示单元,且多个触控显示单元通过多个第一电极引线分别从第一基板边缘引出并连接至多个检测电路;位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一面上的第二电极层。本发明能够使得液晶电子窗帘具备触控功能,从而能够分区域控制液晶电子窗帘实现透明态或者雾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晶电子窗帘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子窗帘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与仅能提供遮挡光线以及适当调节周遭环境的传统窗帘相比较,使用液晶电子窗帘能够同时实现玻璃穿透和保护隐私的双重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液晶电子窗帘一般使用液晶调光薄膜来制成,液晶调光薄膜是一种智能型薄膜,直接贴合在玻璃上,再经过电压使得调光薄膜呈现穿透及雾态,实现了人们对玻璃穿透和保护隐私的双重需求,即使不透明时,采光仍然很好,并且对光的热能具有绝缘反射作用,使得室内冬暖夏凉,节能环保,该产品利用液晶的光学特性,实现了薄膜的光电功能。
然而,当使用者需要按照需求分区域控制液晶电子窗帘实现透明态或者雾态时,由于现有的液晶电子窗帘不具备触控功能,因此不能按照需求分区域控制液晶电子窗帘实现透明状态或者雾态,给使用者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电子窗帘及其驱动方法,使得液晶电子窗帘具备触控功能,从而能够分区域控制液晶电子窗帘实现透明态或者雾态。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电子窗帘,包括:
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夹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背向所述第二基板一面上或者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背向所述第一基板一面上的偏光片;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面上的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分开设置的触控显示单元和多个第一电极引线,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引线连接一个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且多个所述触控显示单元通过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分别从所述第一基板边缘引出并连接至多个检测电路;
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一面上的第二电极层;
驱动电路以及第二电极引线,所述驱动电路与第二电极引线连接。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电子窗帘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第一方面所述的液晶电子窗帘,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公共电极信号,根据预设条件对所述多个触控显示单元施加不同的直流电压信号,控制液晶分子的翻转,所述检测电路检测流过所述多个触控显示单元的电流信号的变化;
根据所述电流信号的变化判断触控区域,切换所述触控区域对应的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施加直流电压信号或者不施加直流电压信号,实现所述液晶电子窗帘在预设区域变换为透明态或者雾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电子窗帘及其驱动方法,通过在第一基板背向第二基板一面或者在第二基板背向第一基板一面上设置偏光片,通过将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一面上的电极层设置为多个相互分开的触控显示单元和多个第一电极引线,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引线连接一个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且多个所述触控显示单元通过多个第一电极引线分别从所述第一基板边缘引出并连接至多个检测电路,通过检测电路检测流过每个触控显示单元的电流变化,从而可以确定液晶电子窗帘的触控区域,从而可以分区域控制液晶电子窗帘实现透明态或者实现雾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53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