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35284.6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3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韩金辉;赵联海;李丽丽;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气 再循环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废气再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简称EGR,EGR系统的作用就是将柴油机产生的废气的一部分再送回气缸,使柴油机内物体燃烧过程中的着火延迟期增加,燃烧速率变慢,气缸内最高燃烧温度下降,从而破坏氮氧化合物生成所需要的高温富氧的条件,使柴油机的氮氧化合物排放量降低。
对于外置EGR柴油机来说,EGR系统的布置方式有很多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一种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在柴油机排气管11处取废气,废气经过冷却器12冷却后,流经冷端单向阀13和EGR阀14,引入到柴油机进气管15,最终与新鲜空气混合后进入气缸。
上述布置方式的EGR系统中,排气管11和进气管15两侧的气体压差直接影响其EGR率(EGR率指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过程中,柴油机的进气中废气量占总进气量的比值)。当柴油机排气管11内气体压力高于进气管15内气体压力时,其EGR率较高;当柴油机排气管11内气体压力低于进气管15内气体压力时,其EGR率较低,但是仍然存在。这是因为柴油机废气再循环并不完全依赖于排气管11和进气管15两侧的气体压差,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由柴油机排气管11中的排气脉冲能量来实现。
在上述柴油机排气管11内气体压强低于进气管15内气体压强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瞬时的排气峰值高于进气管15内气体压力的情况,此时在排气脉冲能量的推动下,部分废气流经冷却器12和冷端单向阀13,混入新鲜空气中,实现废气再循环。针对此种工况,模拟计算出了柴油机有无冷端单向阀13对其EGR废气再循环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可见,没有安装冷端单向阀13时,柴油机可能出现废气倒灌现象,其EGR率较低;安装冷端单向阀13后,能保证柴油机不出现废气倒流的现象,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EGR率。
对于上述EGR系统来说,冷端单向阀13的使用有助于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EGR率,但是这种设计方式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为了降低废气温度,保证冷端单向阀13和EGR阀14的使用寿命,以及优化柴油机排放,必须使用冷却器12对废气进行冷却;由于柴油机布置空间的局限性,冷却器12与冷端单向阀13之间的管路流通性存在一定问题,会造成一定的气路压损,如图3中的数据显示,在柴油机EGR内部不同位置测得的排气脉冲曲线是不同的。图中黑色实线为在冷却器12废气入口端采集到的废气脉冲波形,黑色虚线为在冷端单向阀13前采集到的废气脉冲波形,可见,废气经过冷却器12及管路的缓冲后,到达冷端单向阀13处的排气脉冲能量受到了一定削弱。排气脉冲能量的削弱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柴油机的EGR率。
从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废气在流经EGR系统的冷却器时其脉冲能量会受到一定削弱,从而导致了柴油机EGR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和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率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和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应用于发动机,包括:
冷却器、单向阀和EGR阀,单向阀的入口端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出口端与冷却器的入口端连接;冷却器的出口端与EGR阀的入口端连接,EGR阀的出口端与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
发动机产生的废气由排气口流出,依次流经单向阀、冷却器和EGR阀后,流入进气口。
优选地,单向阀为热端单向阀。
优选地,冷却器的近地面有进水管,冷却器的远地面有出水管。
优选地,冷却器包括外腔和内腔,内腔用于废气流通,外腔用于冷水流通。
一种废气再循环方法,包括:
废气由发动机的排气口流向单向阀,当排气口端气压大于发动机的进气口端气压时,开启单向阀,当排气口端气压小于或者等于进气口端气压时,关闭单向阀;
由单向阀流向冷却器,冷却器对废气进行冷却;
由冷却器流向EGR阀,EGR阀依据废气预设值调整其闭合度;
由EGR阀流入进气口,发动机对废气进行再利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52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少EGR冷却器积碳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喷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