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34578.7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2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凯;杜福祥;袁渊;谭健;方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5/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刘兴顺 |
地址: | 43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混凝土结构 施工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平台,尤其适用于型钢混凝土柱+钢梁+压型钢板组合结构的超高层建筑施工。
背景技术
目前,超高层结构的外防护架常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虽能满足安全防护的要求,但存在几个缺陷:一、架体高度覆盖4.5个楼层,且沿结构周边全覆盖,所需材料较多,成本较高,且整体重量大,对提升系统的功率要求较大。二、混凝土结构的柱正面模板和侧面模板需人工或塔吊进行转运,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材料少、重量轻、便于施工的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平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和附墙支座(9),其中架体(1)的高度为2.5个标准层层高,该架体由标准脚手架单元(2)组合而成,且架体(1)的内侧固设有竖直导轨(3),该竖直导轨采用钢管;所述架体(1)上左右并排焊接有两根水平设置的柱正面模板导轨(4),该柱正面模板导轨采用H型钢,而两根柱正面模板导轨(4)的内端均悬空,该悬空端的顶面焊接有筋板(5),且筋板与一根第一钢丝 绳(6)的下端固定,该第一钢丝绳的上端与所述架体(1)固定;每根所述柱正面模板导轨(4)上均滑动配合有滑轮(7),该滑轮可沿着柱正面模板导轨(4)向内或外滑动,而滑轮(7)与第二钢丝绳(8)上端固定,且第二钢丝绳(8)下端可与柱正面模板(ZM)固定;
所述附墙支座(9)包括槽钢挑梁(10)和连接架(16),其中:所述槽钢挑梁(10)由槽钢(10a)和连接钢板(10b)构成,其中两根槽钢(10a)左右并排,这两根槽钢的两个端头均分别与对应端的连接钢板(10b)焊接固定;所述槽钢挑梁(10)垫在第一垫块(11)和第二垫块(12)上面,这两个垫块内外并排设置,且这两个垫块可分别支撑在对应的结构钢梁(G)顶面上;所述槽钢挑梁(10)的两根槽钢(10a)之间设有至少两根高强螺杆(13),这些高强螺杆内外并排设置,而各个高强螺杆(13)的下端可与对应结构钢梁(G)顶面上的预埋螺母(M)螺纹连接,且各个高强螺杆(13)的上端分别依次套装有钢垫片(14)和双螺母(15),其中双螺母(15)将钢垫片(14)压紧在两根槽钢(10a)顶面上;
所述连接架(16)焊接在槽钢挑梁(10)外端,该连接架外端的顶面左右并排有两个抱箍(17),这两个抱箍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槽钢挑梁(10)顶面,且两根抱箍(17)箍紧在对应的所述竖直导轨(3)外面。
在上述结构中,本发明的架体通过附墙支座(9)支撑在结构钢梁(G)上,进而承力在型钢柱上。对于每根型钢柱,相应设置一个本发明,且本施工平台可在提升系统的提升下向上移动。需要提升时,先松开抱箍(17),待架体被提升到合适的高度后,再将抱箍(17)箍紧在竖直导轨(3)外面,从而防止本发明下坠。由于本发明架体(1)的高度为2.5个标准层层高, 这样就比传统的4.5个标准层层高矮,又由于架体(1)的宽度对应每根型钢柱的宽度,这样就大幅减少了本发明的材料用量,从而大幅降低本发明的重量,这样不仅能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能够降低提升系统的功率。
施工时,施工人员站在标准脚手架单元(2)的跳板上,并可向内推动柱正面模板(ZM),该柱正面模板(ZM)、侧面模板(CM)可通过对拉螺杆拉紧,从而进行后续施工。完成施工后,将侧面模板(CM)放在标准脚手架单元(2)的跳板上,而柱正面模板(ZM)则可在第二钢丝绳(8)的作用下向外摆动,从而可以使柱正面模板(ZM)和侧面模板(CM)一起跟随本发明向上提升,这样就不用像以前那样再采用塔吊或人工转运的方式来转运柱正面模板和侧面模板,从而便于施工,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另外,下面一个标准脚手架单元(2)上的施工人员支模板和浇铸混凝土的同时,上面一个标准脚手架单元(2)上的施工人员可以绑扎钢筋,这样也能提高施工效率。
作为优化设计,所述第一垫块(11)包括上矩形框(11a)和侧面钢板(11d),其中上矩形框(11a)和下矩形框(11b)上下并排设置,这两个矩形框的每个框条均为槽钢,且这两个矩形框通过四根竖直的钢管(11c)相连;所述侧面钢板(11d)数目为两块,这两块侧面钢板相互垂直并相连,且两块侧面钢板(11d)的上下部分别与上、下矩形框(11a、11b)的对应框条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45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