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戴式血管硬度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33827.0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0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马学军;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25 | 分类号: | A61B5/0225;A61B5/0402;A61B5/145;A61B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陈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戴式 血管 硬度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手戴式血管硬度检测仪。
背景技术
随着年龄增大动脉壁逐渐僵硬、老化,而且高血压使血管壁弹性纤维变薄、撕裂、磨损和断裂;糖尿病增加血管壁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糖基化终产物的积累,两者共同作用,加速血管老化,引起血管损害产生动脉结构性硬化,而进行血管硬度检测则能准确知道血管硬度情况,从而更好的对身体状况进行管理。但是目前血管硬度检测,必须借助医院的设备,且每次检测均需支付费用,因此,不可能随时随地的知道自己的血管硬度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戴式血管硬度检测仪,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血管硬度检测依赖于医院、使用不方便、费用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戴式血管硬度检测仪,包括腕带、设于所述腕带上的基座以及设于所述基座内侧用于获取手腕处桡动脉压力波的压力传感器。
具体地,所述基座内设有滑座,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滑座内,所述基座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滑槽,所述滑座的两端分别设有可于各滑槽内滑动的滑块。
具体地,所述滑座内还设有可带动所述压力传感器沿垂直于所述腕带方向移动的传动组件。
具体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旋转轴、设于所述旋转轴一端的主动齿轮、螺杆、设于所述螺杆顶端的从动齿轮以及穿设于所述螺杆上的螺母片,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螺杆与所述旋转轴垂直,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螺母片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伸出所述基座外。
具体地,所述基座上还设有用于提示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所述滑座带动下横向移动的第一指示灯。
具体地,所述基座上还设有用于提示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下径向移动的第二指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内侧设有可与手贴合的心电检测导电片。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还设有血氧检测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内还设有计步用3D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的液晶显示屏。
本发明中,像戴手表一样将腕带戴在手腕上,利用压力传感器获取的桡动脉处的压力波可对人体血管硬度进行评价,这种血管硬度检测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轻薄小巧,便于携带,在普通家庭内,无需任何专业知识,可随时随地监测使用者的血管硬度,从而能更好对健康情况进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戴式血管硬度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戴式血管硬度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戴式血管硬度检测仪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戴式血管硬度检测仪中底座内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戴式血管硬度检测仪的侧视图;
图6是图5中A-A剖视图;
100-腕带; 200-基座; 210-底座; 211-腔室;
212-滑槽; 220-面板; 221-窗口; 222-第一指示灯;
223-第二指示灯; 230-心电检测导电片; 240-血氧检测传感器;
300-压力传感器; 310-卡孔; 400-液晶显示屏; 500-固定座;
510-滑槽; 600-滑座; 610-滑块; 620-连接柱;
630-卡扣; 700-传动组件; 710-旋转轴; 720-主动齿轮;
730-螺杆; 740-从动齿轮; 750-螺母片; 760-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3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确定脑缺血特征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自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