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833783.1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9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育诚;赵俊贤;吴开杰;陈建萤;林郁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28;H01L51/56;G02B26/00;G02F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贾静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挠性 显示 面板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可挠性显示面板(flexible display panel)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今显示技术当中,由于可挠性显示面板具有轻巧性、耐冲击性、可挠曲性、可穿戴性与携带方便等优势,已俨然成为新一代前瞻显示技术。在目前的可挠性显示面板工艺中,通常需要在作为支撑的硬质基板与可挠性基板之间形成一层离型层,以利将可挠性基板与硬质基板分离。然而,藉由形成离型层以使可挠性基板与硬质基板可分离,不但使得可挠性显示面板工艺多一道蒸镀过程,而提高制造成本,更由于离型层一般无法耐高温,使得离型层无法承受现有薄膜电晶体阵列过程中的高温,而容易产生裂解与产气(Out-gassing)的现象,导致可挠性基板发生翘曲(warping)。因此,如何在不需要设置离型层的情况下制造可挠性显示面板,实为目前亟待克服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挠性显示面板(flexible display panel)的制造方法,其能够在不设置离型层的情况下制造可挠性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硬质基板;于硬质基板上形成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于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上形成显示元件;以及使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与硬质基板分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的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上形成显示元件时,过程温度为200℃至450℃,且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与硬质基板之间的离型力(peeling force)为50gf至500gf。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上述的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与硬质基板分离时,温度为25℃至30℃,且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与硬质基板之间的离型力为3gf至12gf。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上述的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与硬质基板分离的方法包括机械力取下、激光取下或沾粘式取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上述的含氟聚酰亚胺基板该硬质基板分离之后,更包括于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上贴附背板,其中背板与显示元件分别配置在含氟聚酰亚胺基板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硬质基板包括玻璃基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中的含氟量为5wt%至30wt%。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元件包括液晶显示元件、电润湿显示元件或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于上述的硬质基板上形成含氟聚酰亚胺基板时,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与硬质基板直接接触。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所提出的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透过于硬质基板上直接形成含氟聚酰亚胺基板,可在不设置离型层的情况下制造可挠性显示面板。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A至图2E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与玻璃基板之间的离型力和含氟量的关系图。
图4为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与玻璃基板之间的离型力和温度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硬质基板(步骤S1000);于硬质基板上形成含氟聚酰亚胺基板(步骤S1200);于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上形成显示元件(步骤S1400);使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与硬质基板分离(步骤S1600);以及于含氟聚酰亚胺基板上贴附背板(步骤S1800)。
以下将搭配图2A至图2E,针对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2A至图2E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A,首先提供硬质基板100(步骤S1000)。在本实施方式中,硬质基板100包括玻璃基板。
接着,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B,于硬质基板100上形成含氟聚酰亚胺基板102(步骤S1200)。在本实施方式中,氟聚酰亚胺基板102与硬质基板100彼此直接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37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阻隔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层复合纤维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