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吸附及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的细菌JH-02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31715.1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3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亮;方晓航;刘晓文;吴文成;张雅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B01J20/22;C02F1/28;C02F1/62;B09C1/10;C12R1/01;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强化 植物 提取 重金属 细菌 jh 02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环境无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吸附及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的细菌JH‑02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对广东省某地复合重金属污染场地的表层土进行筛选、驯化、分离,筛选出一株吸附及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的细菌并将该细菌命名为佐吕间湖生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saromensis)JH‑02,于2014年12月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633。该菌株具有高效的水体中吸附重金属以及土壤中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无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吸附及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的细菌JH-02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工农业迅速发展,大量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极为严重。由于重金属污染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又不易在生物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中分解,在环境中易于蓄积,且能被土壤作物吸收,性质稳定,很难降解,又能抑制作物生长发育,使其早衰,降低产量,并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再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具体表现如下:(1)慢性中毒:由于污水中重金属含量很低,加之排放到环境中后受到水的稀释作用,因此排入后主要引起慢性危害,如甲基汞污染可以引起“水俣病”、镉污染可以引起“骨痛病”等;(2)致癌作用:部分重金属具有潜在的致癌能力,如碳基镍和铬酸盐均能引发肺癌,同时碳基镍还可引发鼻癌,砷可引发皮肤癌、肝癌,摄入过量的铁亦可诱发肿瘤;(3)致畸作用:铅和汞可致使胎儿先天畸形;(4)变态反应:镍可引起机体接触性皮炎、肺炎,Ba2O5可引起机体迟发性呼吸器官的变态反应,铬则会引起机体支气管哮喘,接触性皮炎,眼结膜炎等;(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铅、锰可降低机体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抵抗力,并且阻碍体内抗体的形成;铅还可减弱机体的吞噬作用和杀菌活性,同时使唾液中溶菌酶活性降低;汞能引起肾损害。砷对免疫功能亦有损害,过量的铁和硒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6)虽然某些重金属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锰等,但是过量的锌会引起,如恶心、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偶尔会腹部绞痛,同时伴有头晕、周身乏力。
由此可见,重金属污染危害巨大,重金属污水已成为全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如何有效处理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近几十年来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利用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的费用相对较高,容易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导致生物活性下降、二次污染等问题。而生物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和土壤的方法,生物材料来源丰富,品种多,成本低廉;设备简单,易操作,投资小,运行费用低,吸附量大,处理效率高,而且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的日益更新,微生物修复机理研究的也越来越深入,使得微生物修复成为最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生物修复技术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污染水体、土壤环境修复重金属污染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吸附及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的细菌JH-02。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细菌在污染水体、土壤生物处理和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株吸附及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的细菌JH-02,命名为佐吕间湖生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saromensis)JH-02,于2014年12月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6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1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