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大坡度石质边坡的护理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830520.5 | 申请日: | 2014-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3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吴辉;晁建强;赖生猛;李怀国;杨堂超;陈亮;胡海;郑强;孔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A01G9/02;A01G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 |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坡度 石质边坡 护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喀斯特(KST)地区灌木护坡施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坡度石质边坡的护理结构。
背景技术
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在中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广泛分布有喀斯特地貌。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导致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大量的裸露边坡,产生了大量无法恢复植被的岩石边坡,短期内在其表面自然恢复植被覆盖几乎不可能实现;现有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多追求强度功效,大多采用砌石及喷混凝土等灰色防护,这样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和谐。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加,植被护坡工程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了工程建设当中,现有的应用多采用爆破造林法,此方法不适合喀斯特地貌,或先在岩石边坡上采用砌石对其固定并划分为小格制作植生构件,然后在其划分的小格内植土栽培植被,这样的植被护坡工程技术虽有一定的绿化效果,但还是无法满足生态的和谐统一性,人为痕迹太过明显。现有的人工边坡绿化再造工程多是针对坡度小于75°的石质边坡,当石质边坡坡度小于75°时,本申请人在2009年5月8日分别申请的两件专利一种设置在喀斯特地区边坡上的灌木护坡植生构件”和“设置在喀斯特地区边坡上的边坡灌木护坡用T型植生板”均可达到较好的人工土壤附着率,可在施工后的几年内很好的完成植被绿化再生;但面对石质边坡复杂多变的特性,在施工过程中常会遇到大于75°甚至90°的石质边坡,遇到给类边坡,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常见方法是对石质边坡进行再清理,使其坡度变小,但这种方法施工量非常大,时间周期长,而且较危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坡度石质边坡的护理结构,该结构施工量小、周期短、成本低,并可在坡度大于75°的石质边坡上完成人工植被再生。
一种用于大坡度石质边坡的护理结构,包括在所述山坡上阵列分布的多个护理结构模块,每个护理结构模块包括植生板、框架、锚件固定孔、植生构件、滴灌管和阀门;
所述框架为矩形,植生板间隔固定在框架上,植生板与框架所在平面成一定角度,植生板两端封闭,与框架形成条状楔形槽;
所述框架通过边缘设置的所述锚件固定孔铺设在山坡上;
所述植生构件为空心的梯形台结构,其宽口一端敞开,窄口一端封闭,且窄口的封闭端面开有落水孔;多个所述植生构件以宽口朝上的方式卡装在植生板与框架形成的楔形槽内;
所述滴灌管固定在当前植生板与下一层植生板之间的框架上,滴灌管上开有滴灌孔;滴灌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当前植生板下部开孔通过所述阀门连接。
较佳的,植生板与框架所在平面所成角度为25°-45;所述植生板为现浇混凝土板;所述植生板的宽度为200mm~800mm,厚度为15mm~30mm;植生板的行间距为1500mm~3000mm。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针对大坡度(大于75°)的石质边坡,将护理结构模块阵列固定在山坡上,护理结构模块的框架上间隔固定植生板,使植生板与石质坡面之间构成一个可以盛装大量人工土壤的植生槽,为人工土壤和种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附着平台面,以更好的保证植物生长时根系的展开,为植被的生长打好基础。
(2)通过将护理结构模块化设计,可事先将植生板与框架组装好,现场安装时,只需要将护理结构模块通过锚件固定孔固定在山坡上,由此可简化安装过程,降低安装难度。
(3)将植生构件设计为梯形台结构,植生板与框架形成楔形槽,则植生构件卡装进楔形槽后,在其下部还留有一个小的楔形空间,雨水会储存在该空间内,由于植生构件下方设置有滴灌管,在少雨季节,打开阀门,楔形空间存储的雨水会流向滴灌管,对下一层植生板中的植被进行补水,该结构节省了集水袋,降低成本,方便加工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护理结构模块在山坡安装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护理结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植生构件卡装在植生板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两个植生构件在植生板中排列的示意图。
1-框架,2-植生板,3-锚件固定孔,4-山坡,5-植生构件,6-落水孔,7-滴灌管,8-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05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堵结构
- 下一篇:一种砼管芯防蚀柱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