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组包装箱无效
申请号: | 201410830366.1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8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高永宁;陈江;丁建龙;鞠海洪;席运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D85/88 | 分类号: | B65D85/88;B65D81/20;B65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微微;仇蕾安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包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组包装箱。
背景技术
当前,锂电池的包装技术相对比较简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为避免被装电池在运输、装卸、堆放过程中出现机械损伤,对相关操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存在包装技术不规范、长途运输时安全性不强、无法满足用户的长期储存使用要求,环境适应力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包装箱,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便于对锂电池组进行快速包装、长期储存、远距离运输等作业。
一种锂电池组包装箱,包括上箱体、下箱体、锁紧装置和密封圈;
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为敞口的长方体结构,均包括由从外到内依次固定安装的外壳、骨架和内胆;上箱体和下箱体的敞口形状和大小互相对应;所述锁紧装置有多个,设置在上箱体下边沿和下箱体上边沿的对接处的外侧面;所述密封圈设置在上箱体的敞口的端面上或下箱体的敞口的端面上;
所述上箱体的骨架下边缘上均匀设置有插销,下箱体的骨架上边缘上在与所述插销对应位置设置有对位销孔;
所述下箱体的内胆的底面上加工成与锂电池组底部凹槽形状对应的凹槽;
所述下箱体的宽度方向的侧面上设置与内部联通的用于对包装箱充气放气阀门;其中,包装箱内部通过充气放气阀门充入的氮气压强为0.015MPa;
所述下箱体敞口沿长度方向的两个边沿内侧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限位装 置,所述限位装置的一端固定在敞口边沿上,另一端压在所述锂电池组的肩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箱体的4个侧面上分别设置1个透明观察窗;所述包装箱内部设置环境检测装置。
较佳的,所述密封圈的材料为硬度为50度的硅橡胶;密封圈与上箱体或下箱体边沿固定的一侧为平面,另一侧为双凸结构,该双凸结构沿密封圈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两个凸起上沿长度方向各加工一个可充气的空腔;所述空腔中充气气压为200kpa。
进一步的,所述下箱体内部通过安装座固定安全阀,安全阀的出气口通过软管接至下箱体的外部,所述安全阀的安全气压设置成0.03MPa;当包装箱内部气压大于安全气压时开始泄压,当内部气压小于或等于安全气压时,安全阀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上箱体顶部和下箱体底部设置有堆码定位块;其中,上箱体顶部设置的堆码定位块为楔形外凸型结构,下箱体底部设置的堆码定位块为与外凸型结构位置和形状均对应的楔形内凹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包装箱内设置有电池泄露检测装置,该装置对SQ2的泄漏量浓度检测的报警阈值设置为10ppm。
较佳的,所述插销高出上箱体的骨架边缘80mm。
进一步的,所述下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叉装装置(13),用于叉车对包装箱进行叉装;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吊装的吊环(14)。
较佳的,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的外壳外表面喷涂有0.2mm厚的GTRM型反射材料。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根据锂电池组的外形尺寸、结构形式设计专门的可密封的包装容器, 包装箱的结构形式为带法兰的双层箱体结构,夹层中间预埋入金属承重框架,以确保该包装箱可实现起吊、堆放等作业,另外该包装箱采用上开盖的方式,箱体为密度极小的玻璃钢材质。
(2)通过先抽真空后充干燥空气(或氮气)的方法使包装箱内部呈低真空状态,并且包装箱内部始终处于正压,为被装锂电池组提供一个稳定的储存环境。
(3)专门设计密封结构,密封件采用可充气的双峰结构,丁基橡胶材质,气密性好,较好的适应了包装箱大密封结构的要求。
(4)包装箱内部被包装的锂电池状态及环境检测,本发明可以对被装锂电池的包装箱内部气压、温度、湿度以及锂电池的漏液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附图说明
图1(a)为锂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1(b)为锂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2(a)为本发明的包装箱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2(b)为本发明的包装箱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图2(c)为本发明的包装箱结构示意图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包装箱的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中上箱体和下箱体中的骨架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中上箱体和下箱体中的骨架安装后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03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置碱性溶液的配液池
- 下一篇:钢卷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