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态无泄漏钢球式梭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26983.4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2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衣超;徐飞;李翠芬;韩宇石;李志伟;王景霞;杜志岐;周广明;赵凯;彭建鑫;刘振杰;王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11/056 | 分类号: | F16K11/056;F16K31/08;F16K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态 泄漏 钢球式梭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具体讲涉及一种稳态无泄漏钢球式梭阀。
背景技术
梭阀为用于自动接通不同阀口处液体介质的流向通道。传统的梭阀包括阀体、阀芯和堵头,阀体两端和顶部分别设置有阀口,从阀体端部的阀口进入的液体介质推动阀芯向阀体另一端移动,将阀体该端口封闭,液体介质从阀体顶部阀口流出。
阀体内阀芯的形状有多种,可以为柱形,也可以为球形等;现有的球形阀芯阀体,在阀体两端阀口均不进液体的情况下,处于自由状态,当阀体接通工作液体时,阀芯不能稳定限位处,有时会导致限位处工作液体泄漏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稳态无泄漏钢球式梭阀。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稳态无泄漏钢球式梭阀,包括其两端和顶部分别设有阀口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所述阀体两端阀口同轴的用于连通所述阀体两端和顶部阀口的阀道,所述阀道内设有阀芯;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阀体两端同轴安装有中空堵头,所述阀道内同轴安装有连接所述堵头的中空磁铁;所述阀芯为钢球。
优选的,所述堵头包括一体成型的通道和中空限位台,所述通道同轴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限位台同轴设置在所述阀体外。
进一步,所述通道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与所述阀体两端阀口同中心的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阀体为中空圆柱体,所述阀道内沿其轴线方向设有分别位于所述阀体顶部阀口两侧的限位段,所述限位段的孔径小于所述阀芯的直径,使得所述阀芯在所述阀体顶部阀口两侧限位段之间的阀道内移动。
进一步,所述阀道两端的孔径大于所述限位段的孔径。
进一步,磁铁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段连接,另一端与堵头连接。
进一步,所述磁铁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磁铁的中空面为圆柱面,所述磁铁的孔径略小于所述限位段的孔径。
优选的,所述堵头的孔径大于所述磁铁的孔径。
进一步,所述限位段与所述阀芯的接触面呈大小和形状与所述阀芯相适应的曲面。
进一步,当所述阀芯沿所述阀道轴线一侧移动,将所述阀体顶部阀口一侧的限位段封闭时,所述阀道轴线另一侧的堵头与所述阀体顶部的阀口连通。
与最接近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进步:
1)本发明提供的梭阀的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制造成本低,可靠性高;
2)磁铁与限位段连接,当阀芯在接近限位段时,可在磁铁的吸引下稳定固定在限位段的限位口处,有效防止了工作液体的泄漏;
3)磁铁与阀芯之间设置限位段,保证了阀芯在被磁铁吸引的同时,不直接与磁铁接触,防止了梭阀在进液体时,因压力过小不能顺畅打开限位段的通孔,提高了梭阀的可靠性;
4)阀芯固定在限位段时,限位段与阀芯的接触面呈形状和大小与阀芯相适应的曲面,可增加阀芯与阀口的密闭性,有效防止工作液体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梭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密封圈,2-堵头,3-磁铁,4-阀芯,5-阀体,6-阀道的限位段,7-阀口A,8-阀口B,9-阀口C。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梭阀包括阀体、阀芯、磁铁和堵头,阀芯为钢球,阀体内设置有阀道,阀道内设置有限位段,限位段分别位于阀口B两侧,用于限制阀芯在两个限位段之间移动,阀道轴线方向两侧安装磁铁和堵头,该堵头中空,根部装配O形密封圈形成密封。
磁铁为中空状,方便液体流动,孔径略小于限位段的孔径,当钢球靠近限位段的阀孔时,磁铁将钢球吸引,使其稳定在阀孔处,封闭油道。限位段与阀芯的接触面为曲面,可增大限位段与阀芯的接触面积,加强阀芯对阀孔的密闭性。阀道侧壁开孔,作为工作液体出口。
梭阀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阀口A与阀口B接通
工作液体由堵头进入阀口A,进而进入阀体,推动处于阀体阀道内的钢球向右运动,打开阀口B,使阀口A与阀口B接通,工作液体继续推动钢球向右运动,直至阀道右端的限位段,使钢球的球面与右侧限位段的通孔端面接触,形成密封,保证阀口A、阀口B与阀口C处于密封。此时钢球通过磁铁的吸引力,紧紧的固定在限位段的阀孔处,保证了无论阀口A是否供油,钢球与阀道的通孔端面始终接触,阀口C始终处于封闭状态。
2)阀口C与阀口B接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69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