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26306.2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7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亮;曹鸿涛;柯有和;雍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G02F1/1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郑小粤 |
地址: | 3152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因此,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双稳态的性能,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不仅不需要背光灯,而且显示静态图像后,只要显示的图像内容不变,就不会耗电。因此,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并且,由于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与其他显示器件相比,具有无视觉盲角、对比度高、工作温度范围宽、驱动电压低和色彩丰富等优势,在仪表显示、户外广告和静态显示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在电致变色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中,五氧化二钒显示了阳极变色和阴极变色,并且基于钼掺杂的五氧化二钒薄膜具有多电致变色(橙-黄-绿-蓝)行为,在550nm-900nm光谱区内的30%-90%的光学调制。因此,采用钼掺杂的五氧化二钒作为电致变色器件中的电致变色层,能够有效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性能。但是,在进行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时,由于其原料成本和制作成本均较高,很难实现大面积规模化生产,并且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性能也不够稳定。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制作成本较高,很难实现大面积规模化生产的问题,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镀膜工艺在第一衬底表面沉积第一导电层;
在所述第一导电层表面掩膜沉积第一电致变色层;
采用所述镀膜工艺在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表面依次沉积电解质层和第二导电层;或在第二衬底表面沉积所述第二导电层后,在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之间制备所述电解质层;得到单层电致变色器件;
或,采用所述镀膜工艺在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表面依次沉积所述电解质层、第二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或在所述第二衬底表面依次沉积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后,在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之间制备所述电解质层;得到双层电致变色器件;
所述电解质层为透明固态有机锂离子导体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备所述电解质层包括:
在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之间,或在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之间注射或注入电解质溶胶后,在预设烘烤温度下烘烤至所述电解质溶胶聚合并固化形成所述透明固态有机锂离子导体膜;
其中,所述电解质溶胶为有机锂离子溶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烘烤温度为50℃—2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的沉积工艺均为电化学沉积工艺或磁控溅射沉积工艺。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采用上述任一种制备方法制备,包括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电解质层;
其中,所述电解质层为透明固态有机锂离子导体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固态有机锂离子导体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且,
所述透明固态有机锂离子导体膜的厚度为50nm~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固态有机锂离子导体膜的离子导电率大于或等于1×10-5S/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层为钼掺杂五氧化二钒薄膜;且,
所述钼掺杂五氧化二钒薄膜为[001]取向的层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钼掺杂五氧化二钒薄膜中,钼的掺杂浓度为5%~10%mol;且,
所述钼掺杂五氧化二钒薄膜的厚度为50nm~5μm。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任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
上述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单层电致变色器件或双层电致变色器件中制备透明固态有机锂离子导体膜作为电解质层,实现了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并且全固态的制备工艺(即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及电解质层均为固态)有利于规模化生产。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制作成本较高,很难实现大面积规模化生产的问题。
并且,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电器变色器件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全固态的电致变色器件相较于固液共存的电致变色器件,其性能稳定性更高。因而有效提高了电致变色器件的性能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63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