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磷酸盐微生物气溶胶发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26305.8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5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平林;贺西京;李浩鹏;臧全金;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B01J13/00 | 分类号: | B01J13/00;B01F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0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盐 微生物 气溶胶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气溶胶的发生和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磷酸盐微生物气溶胶发生器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作为当前环境问题中的热点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微生物气溶胶只是气溶胶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由于它在许多气溶胶污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微生物气溶胶是一群形体微小、构造简单的单细胞或接近单细胞的生物悬浮于空气中所成形的胶体体系,粒子大小在0.01~100μm,一般为0.1~30μm。微生物气溶胶具有6大特性:来源的多相性,种类的多样性,活性的易变性,播散的三维性,沉积的再生性,感染的广泛性。微生物气溶胶携带细菌、真菌(包括真菌孢子)、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其他微生物,在某种时间和条件下能够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哮喘、建筑物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因此,研究与监测空气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种类、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其引起传染性疾病机理及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对空气微生物气溶胶的研究多为调查研究,即在一定时间内对某种场所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了解微生物的浓度、种属等情况。然而,对于微生物气溶胶的传播途径、致病类型、致病机理及机制缺乏进一步研究。而研究其致病机制与机理,需要模拟制备可控性微生物气溶胶,建立可靠的气溶胶感染动物模型。为此,亟需一种可控、稳定、靶向等特点的微生物气溶胶发生装备。目前,主要是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采集的气溶胶复杂多样、活性易变、可控性差、难以满足实验研究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磷酸盐微生物气溶胶发生器,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储气罐,空气压缩机与空气储气罐连接,空气储气罐连接空气过滤器;双磷酸盐微生物溶液及储备器与液体蠕动泵连接,空气过滤器和液体蠕动泵连接气动力喷头及气溶胶发生装置,气动力喷头及气溶胶发生装置连接气溶胶回收器。
空气过滤器还连接有空气转子流量计。
液体蠕动泵还连接有液体流量计。
气动力喷头及气溶胶发生装置连接有采样控制器。
本发明是一种模拟微生物气溶胶的制备及发生装置,使微生物气溶胶的制备和发生简易化、流程化,更具有可控性、稳定性和靶向性。并且,根据需要可以模拟制备不同类型微生物气溶胶。本发明常用于微生物气溶胶动物模型的制备,微生物气溶胶动物感染的剂量,微生物气溶胶存活的回收率,气溶胶示踪剂,天然微生物气溶胶与模拟微生物气溶胶的对比等的研究。对于不同微生物气溶胶的制备和发生,以及其生成机理和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具有指导意义。为制备某种特定性传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理及机制,提供一种新型可行的方法与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所示,包括空气压缩机1,空气储气罐2,空气压缩机1与空气储气罐2连接,空气储气罐2连接空气过滤器3;双磷酸盐微生物溶液及储备器5与液体蠕动泵6连接,空气过滤器3和液体蠕动泵6连接气动力喷头及气溶胶发生装置8,气动力喷头及气溶胶发生装置8连接气溶胶回收器10。空气过滤器3还连接有空气转子流量计4。
液体蠕动泵6还连接有液体流量计7。气动力喷头及气溶胶发生装置8连接有采样控制器9。
空气压缩机1压缩空气并储存于空气储气罐2中,通过空气过滤器3净化空气,气体的流量通过空气转子流量计4控制或氧气以高速气流通过细口径喷嘴。预制好的双磷酸盐溶液由液体蠕动泵6抽出,以液体流量计7控制流量通过细口径喷嘴。洁净空气和双磷酸盐微生物溶液在喷嘴的腔室气动力喷头及气溶胶发生器8中相互冲击混合,形成液滴和空气共存的气液两相流。改变液气比,可控制液滴群的粒径大小。通过气动力喷头喷嘴的拦截碰撞落回贮液罐内剩下的细小雾粒以高速喷出,撞落的颗粒重新雾化。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态双磷酸盐微生物液微粒,粒谱直径从0.01μm到100μm(由不同喷嘴决定),粒径稳定,可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再用微生物气溶胶采样控制器根部不同要求采集气溶胶,或者回收于不同气溶胶回收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63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