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藻孢子聚集体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22596.3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6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荣;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文荣 |
主分类号: | C12N5/04 | 分类号: | C12N5/04;A01G33/00;A01G33/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藻 孢子 聚集体 育苗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有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藻孢子聚集体育苗方法,通过对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海藻外界刺激如切断或者高温强光下可以同时高速产生大量孢子。收集产生的孢子悬浮液经浓缩后在合适的条件下培养。在此培养条件下,孢子以较高密度在玻璃皿底部进行生长并且相互之间聚集形成孢子聚集体。一部分孢子聚集体经分散后通气再培养可发育为成藻,另一部分孢子聚集体经低温低光强培养可保种。所提供的方法可为人工规模化养殖海藻提供技术基础。本发明主要优点在于使孢子聚集体以悬浮聚集方式在培养液中生长,不同于传统育苗中需要对海藻孢子或合子等提供附着物提供生长场所,另外分散聚集体可为后续进一步扩大培养中可调控幼苗数量提供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藻孢子聚集体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海域辽阔,海藻是海洋中重要的资源,如红藻、绿藻和褐藻中的许多品种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但近年来,随着对海洋藻类的开发,藻类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海区自然野生可食用海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因此扩大开展海藻栽培加工技术是沿海国家的重要内容。
目前国内外人工栽培海藻主要是海带、裙菜、紫菜、江蓠、麒麟菜和礁膜等,大部分主要采取传统的海藻栽培方式。传统的海藻栽培方式是利用长度大于10cm的原藻体于20-30℃下自然萌发产生无性孢子或雌雄配子。释放后的藻体上端部分开始出现逐渐衰退死亡腐烂现象。由于新产生的孢子较小,同时加上自然养殖海区存在水体、潮汐、季节、水污染、温度、盐度变化等影响孢子成活率的不可控因素,制约了新生孢子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不能稳定产生大量可供采收的成藻。
虽然目前主要经济海藻已经不同程度实现了人工栽培,但其产量的稳定性以及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尚未有利用海藻孢子聚集体悬浮生长形成幼苗育种的相关技术,因此开展孢子集块化法在海藻育苗中的应用以获得海藻幼苗养殖的方法很有必要,该方法可为人工规模化养殖海藻提供技术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缺点,公开了一种海藻孢子聚集体育苗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海藻孢子聚集体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藻体剪切成片段,切成片段的藻体经灭菌海水洗涤后培养,产生孢子;或者将藻体用灭菌海水洗涤后,在20-25℃、100μmol/m2/s的光照下培养,产生孢子;孢子是指无性孢子、雌雄配子。
B.收集海藻产生的孢子悬浮液,浓缩至用目镜10×物镜40监测时视野中有大于6个孢子,再次培养;在再次培养过程中搅拌,使孢子之间相互附着聚集生长,形成孢子聚集体;在再次培养过程中搅拌,使孢子之间以较高密度相互附着聚集生长形成孢子聚集体。
C.收集孢子聚集体并分散,形成的分散后的孢子聚集体苗作为幼苗,将幼苗转至烧瓶中通气培养,采集烧瓶底部的幼苗作为储备苗。分散后的孢子一部分可经通气再培养发育为成藻,另一部分作为储备苗备用;此培养条件可以使这些孢子团至少存活1年以上并且未观察到其生长。幼苗转至烧瓶中通气培养时,部分幼苗会发生悬浮生长现象。本发明对分散后的孢子聚集体中的孢子数目控制,并且本发明是悬浮于培养液中生长,不同于传统方法的附着于网面或者绳索生长,从而避免因采收困难导致的产量降低的现象。
作为优选,步骤A中,取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藻体。
作为优选,步骤A中,切成片段的藻体经灭菌海水洗涤后放入光照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光照恒温培养箱温度控制在18-25℃,光周期控制在12L:12D,光强控制在100μmol/m2/s,培养2-5天,产生孢子。
作为优选,步骤B中,再次培养时,将浓缩的孢子悬浮液放入光照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光照恒温培养箱温度控制在18-25℃,光周期控制在12L:12D,光强控制在100μmol/m2/s,培养2-3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文荣,未经朱文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25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