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维抢修技术试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822365.2 | 申请日: | 2015-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0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崔矿庆;刘慧勇;杨家臣;冯胜;朱多平;郑松林;吕增伟;张国军;王豪巍;冯嘉;赵可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D1/12 | 分类号: | F17D1/12;F17D3/01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抢修 技术 试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验系统,特别是一种管道维抢修技术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管道维抢修技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道维抢修技术,而且从2006年开始陆地管道逐步建立了维抢修应急标准和体系,然而国内与之对应的管道维抢修试验系统却很匮乏,目前对于维抢修技术方法和装置的验证是通过搭建临时的工装完成试验的,缺少较为完善的系统的试验设施。现有的试验装置功能简单,安全性低,每次试验需重新搭建试验设施。试验装置相对简单、单一,而且多为临时性的,无法准确模拟海上的工况。试验效果较差,没有完备的记录系统,无法实施系统的培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管道维抢修技术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够模拟海上工艺系统的工况,进行管道部件泄漏的带压密封试验和管道带压开孔封堵维抢修试验。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维抢修技术试验系统,包括配电系统、中控监视系统和压力水罐,在压力水罐上连接有安全阀Ⅲ、高压气供应系统、注水管和带压水供给管路;
所述注水管上安装有注水阀门;
所述带压水供给管路与回水管路和试验供水管路分别连接;
所述回水管路上安装有回水电动流量调节阀;
所述试验供水管路包括与所述带压水供给管路连接的主管和与所述主管连接的静态试验管路和动态试验管路;
在所述静态试验管路上设有静态试验阀门Ⅰ和静态试验阀门Ⅱ,在所述静态试验阀门Ⅰ和所述静态试验阀门Ⅱ之间的所述静态试验管路上设有静态试验用管道零部件、安全阀Ⅰ、静态试验压力变送器和高压水接管,在所述高压水接管上设有静态试验阀门Ⅲ;所述静态试验管路的出口与所述动态试验管路的入口连接;
在所述动态试验管路上设有动态试验用管道零部件、安全阀Ⅱ和动态试验压力变送器,所述动态试验管路的出口与压力水罐的回水口连接;
在所述主管上连接有阀门流量计,所述中控监视系统根据所述阀门流量计的数据控制所述回水电动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在所述带压水供给管路上设有输出压力变送器、供水阀门和离心泵;
所述中控监视系统接收来自所述静态试验压力变送器、所述动态试验压力变送器、所述阀门流量计和所述输出压力变送器的数据并显示对应的压力数值。
在所述高压气供应系统的供气管路上安装有加压电动调压阀,在所述压力水罐上安装有罐压压力变送器Ⅰ,所述中控监视系统接收来自所述罐压压力变送器Ⅰ的数据并根据该数据控制所述加压电动调压阀的开度。
在所述压力水罐上还连接有放气管路和罐压压力变送器Ⅱ,在所述放气管路上安装有放气电动调压阀,所述中控监视系统接收来自所述罐压压力变送器Ⅱ的数据并根据该数据控制所述放气电动调压阀的开度。
在所述压力水罐上还安装有液位指示器、液位指示变送器和放空管路,在所述放空管路上安装有放空阀;所述中控监视系统接收来自所述液位指示变送器的数据并显示对应的压力数值。
所述高压气供应系统的气源是多个液态氮气罐,多个所述液态氮气罐与所述高压气供应系统的供气管路分别连接。
在所述静态试验管路和所述动态试验管路上各设有一温度变送器,所述中控监视系统接收来自所述温度变送器的数据并显示对应的温度数值。
该试验系统还设有与所述回水管路并联的旁通管路,在所述旁通管路上安装有旁通阀门。
在所述压力水罐上还连接有压力变送器Ⅲ,所述中控监视系统接收来自所述压力变送器Ⅲ和所述液位指示变送器的数据,并根据该数据控制所述离心泵的连锁紧急关断。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能够模拟海上工艺系统的工况,进行管道部件泄漏的带压密封试验和管道带压开孔封堵维抢修试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管道维抢修技术得到有效的验证,保证海上施工的安全,可进行维抢修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海上维抢修技术能力,有效保证管道安全和人身安全。一套系统可以模拟多种管道部位泄漏的情形,可为带压开孔、在役焊接、强磁快速堵漏、碳纤维复合材料补强、注剂式夹具等各种维抢修技术的研究提供试验基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23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