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Ti-Si梯度耐磨涂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21962.3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0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晖;李明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24/10 | 分类号: | C23C24/10;C22C1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合金 表面 激光 ti si 梯度 耐磨 涂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表面强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激光多层熔覆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Ti-Si梯度耐磨涂层,改善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性,提高Ti合金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钛合金具有弹性模量小、无毒、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密度小、高强度、高耐蚀性及极佳的表面质感等优点,使其广泛应用在航天、武器装备及生物医用领域。但钛金属存在磨损性差、高温稳定性差等不足,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性能和寿命。目前,提高Ti金属耐磨性的主要方法是进行表面改性,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147111A提出了一种纯Ti表面微弧氧化涂层技术,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67698A提出了一种Ti合金表面制备氮化钛涂层的方法。
近年来研究发现Ti-Si二元合金中随着Si含量的增多,组织中将逐渐析出Ti5Si3硬质相,从而可以显著提高Ti合金表面耐磨性能,且Ti5Si3相具有Ti合金较低密度的性能优点。基于此,2014年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0251250.2提出了一种Ti金属表面激光熔覆Ti-Si过共晶合金涂层的方法,该专利在Ti金属表面激光熔覆含20~30%Si元素的Ti-Si过共晶合金涂层,由于合金凝固过程中大量析出领先相Ti5Si3的硬化作用,可提高Ti金属表面耐磨性2.4倍。但是,高硬度的Ti5Si3相脆性较高,且Ti-Si过共晶成分涂层与Ti基体成分相差较大,Ti5Si3金属间化合物的大量形成极易造成过共晶Ti-Si涂层与Ti基体界面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从而使涂层凝固后界面易形成裂纹,使用性能下降。因此,生产上急需找到一种降低高硬度Ti-Si过共晶涂层与Ti金属基体界面脆性和裂纹形成倾向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在Ti合金表面激光多层熔覆制备Ti-Si梯度耐磨涂层的方法,以期降低表层高硬度过共晶Ti-Si涂层与Ti基体的热物理相斥性,避免Ti-Si合金涂层与基体黏着性差、易开裂的倾向。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在钛合金表面激光多层熔覆Ti-Si梯度耐磨涂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Ti合金基体表面熔覆单相α-Ti合金涂层,作为打底层,Si元素添加摩尔分数0~5%;然后,在打底层表面熔覆亚共晶成分Ti-Si合金涂层,作为中间过渡层,Si元素添加摩尔分数5~13.7%;最后,在中间层表面进一步熔覆高硬度的过共晶成分Ti-Si合金涂层,作为表面层,Si元素添加摩尔分数13.7~35%。
本发明的原理及效果:
根据图1所示Ti-Si二元相图,Ti-Si合金在1330℃存在共晶反应,亚共晶、共晶和过共晶成分点Si的摩尔百分含量分别为5%,13.7%和35%,为了使梯度涂层仍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本发明制备的梯度涂层表层成分设计为添加13.7~35%Si的高硬度Ti-Si过共晶成分。同时,将打底层设计为Si含量小于5%的α-Ti单相成分,激光快速冷却可使打底层凝固后保持α-Ti单相结构,从而使打底层具有良好的韧性及与基体的结合性能。在中间层采用添加5~13.7%Si的亚共晶成分,顶层采用添加13.7~35%Si的过共晶成分,通过Si含量的逐渐增加使涂层形成Ti5Si3硬质相析出含量的梯度,降低表面层过共晶Ti-Si成分与Ti金属基体之间的热物理相容性和组织应力,从而达到降低涂层开裂倾向,提高梯度涂层整体韧性和与基体结合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Ti-Si二元合金相图。
图2是Ti-Si梯度涂层的横截面宏观形貌图。
图3是Ti合金基体与Ti-4%Si打底层界面处扫描电镜组织图。
图4是Ti-4%Si打底层与Ti-10%Si中间层界面处扫描电镜组织图。
图5是Ti-10%Si中间层与Ti-30%Si表面层界面处扫描电镜组织图。
图6是激光熔覆单层Ti-30%Si涂层与基体界面处形成裂纹的生长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19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