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漂浮湿地净化人工湖或小型景观水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21574.5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1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后涛;赵风斌;郑小燕;王丽卿;陈晶晶;邓新富;张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瞿承达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漂浮 湿地 净化 人工湖 小型 景观 水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人工湖或小型景观水体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漂浮湿地净化人工湖或小型景观水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小区的要求和品味也越来越高,于是在很多新城区或生活小区,开发商都建设了人工湖或小型景观水体,为了保证水质,通常利用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构建生态系统的方法,来净化水质减除污染。但对于一些河道不适宜采用种植沉水、挺水植物,如直立式混凝土驳岸、硬底河道、污染严重河道等,则考虑通过试探构建浮床的方式,实现此相应水体的生态处理。但传统浮床虽说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但对水质中氮磷的吸收处理效果较差,并对水质改善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利用漂浮湿地净化人工湖或小型景观水体的方法,它不但能在人工湖或小型景观水体处直立式混凝土驳岸、硬底河道、污染严重河道段等有效地实现水质明显改善,同时也同样存有景观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漂浮湿地净化人工湖或小型景观水体的方法,该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a)漂浮湿地制作,漂浮湿地外层由不锈钢薄板加工制成,所述漂浮湿地为呈空心的长方体形状,所述漂浮湿地的上端面上均布种植孔,所述漂浮湿地的外壁上及下端面上均布微孔,所述漂浮湿地内自下而上填充板状体泡沫及玻璃轻石颗粒层;
b)种子处理,种子为苏丹草种子,选取粒大、饱满的种子,并在播前进行晒种,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为确保种子成熟,可采用催芽播种技术,即在播前1周,用温水处理种子6~12h,后在20~30℃的地方积成堆,盖上塑料布,保持湿润,直到半数以上种子微露嫩芽时播种;
c)播种,将萌发的种子均匀泼洒在所述漂浮湿地用的玻璃轻石颗粒内,每平方米播种50-100g;
d)植株移栽,选择健康的苏丹草植株,每丛5-10株,种植于所述漂浮湿地的种植孔中;
e)培育,苏丹草种植播种完成后将所述漂浮湿地放置于静水水体中培养;
f)安装,苏丹草根长至1m左右,须根交织形成茂密的生物毯后,将所述漂浮湿地安放在人工湖或小型景观水体中,且选择存有直立式混凝土驳岸、硬底河道及污染河道段,安置所述漂浮湿地的个数视区域环境需求确定,如发现水体存在严重富营养化河道段,则根据需要增加所述漂浮湿地个数,所述漂浮湿地采用不锈钢钢杆、铁丝固定四个角;
g)维护,所述漂浮湿地基本无需维护,若需延长苏丹草的常绿期,在7-8月份可进行刈割。
所述漂浮湿地厚为30-50cm。
所述漂浮湿地上端面上所均布的种植孔的直径为10cm,所述漂浮湿地上端面上所均布的种植孔之间的间隔为30cm。
所述漂浮湿地的外壁上及下端面上所均布的微孔的直径为0.4-0.6cm。
所述漂浮湿地为呈空心的圆柱体形状、为呈空心的三角体形状或为呈空心的五角星体形状。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漂浮湿地净化人工湖或小型景观水体的方法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的一种利用漂浮湿地净化人工湖或小型景观水体的方法所采用的漂浮湿地由不锈钢薄板制作,漂浮湿地厚30-50cm,形状可以为呈空心的圆柱体形状、为呈空心的三角体形状或为呈空心的五角星体形状等,且可以为周边环境增添美的景象。
2、本发明的一种利用漂浮湿地净化人工湖或小型景观水体的方法所采用的漂浮湿地外壁上及下端面上所均布有直径为0.4-0.6cm的微孔,微孔既可便于进行水流交换及又能阻止内部玻璃轻石颗粒层中的玻璃轻石颗料的外泄。
3、本发明的一种利用漂浮湿地净化人工湖或小型景观水体的方法所采用的漂浮湿地内填充玻璃轻石颗粒层及板状体泡沫,采用玻璃轻石颗粒作为漂浮湿地的填充材料,玻璃轻石颗粒具有细密多孔,性质稳定等多方面优点,具有改善水体微生物环境,加快生物膜的形成,既可以减轻漂浮湿地的重量使其漂浮在水面上,并且也是硝化细菌较好的载体,避免了有机氮源的提供,与植物根系提供的好养环境共同形成硝化生物膜,将有害的氨氮、亚硝氮等转化为无害的氨氮。水质净化功能十分突出。此外玻璃轻石颗粒采用废弃玻璃加工而成,实现了玻璃的循环使用,减少二次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15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水阻垢处理剂
- 下一篇:一种竖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