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动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20474.0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4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中野和彦;渡部纮文;安川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吴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控制 装置 | ||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汽车制动器系统中的执行机构的制动控制装 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控制汽车制动器系统中的执行机构的制动控制装置的一个例 子,日本公开专利文件2011-219079揭示了一种具有由电机在控制单元的控 制下驱动的主缸的液压制动器组件。在此常规型制动控制装置中,控制单元 与电机相邻布置。由于这种布置形式,出现了制动控制装置的尺寸变大、控 制单元的散热性能和抗振性能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因此,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 有电机和控制单元的制动控制装置,这种制动控制装置在尺寸变小的同时提 高了控制单元的散热性能和抗振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动控制装置,包括:响应制 动踏板的操作而产生液压制动压力的主缸;驱动主缸的电机;用于在其中组 装主缸和电机的外壳;以及适合于对电机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单元,其中, 该控制单元具有至少部分地与外壳一体形成的底部,并包括安装有用于驱动 电机的驱动元件的电路板;该制动控制装置还包括散热底座,该散热底座位 于控制单元底部,处于远离电机并比电机更靠近主缸的位置,并且与电路板 热接触,以便朝外壳散发由驱动元件产生的热量。
在本发明中,散热底座在控制单元内处于外壳一侧,位于远离电机并比 电机更靠近主缸的位置,从而电路板的驱动元件通过散热底座与外壳热接 触。因此,可避免驱动元件受到电机的振动的影响。而且,驱动元件的热量 可随时朝外壳散发。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提高控制单元的散热性能和抗 振性能,同时减小制动控制装置的尺寸。
通过阅读以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理解本发明之其它目的和特 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动控制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控制单元的电路板的平面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路板的背面的透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外壳的透视图,其中,控制单元的护 盖已卸下;
图6是图1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前视图;
图8是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的连接器的附近结构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制动控制装置包括:主缸 2,其响应汽车的制动踏板的操作而通过其中的活塞产生液压制动压力;驱 动主缸2的电机3;用于在其中组装主缸2和电机3的外壳4;以及控制单 元5,其与外壳4结合,并适合于对电机3进行驱动控制。
在此实施例中,主缸2和电机3在外壳4中彼此不是同轴布置的(即, 主缸2和电机3布置为双轴方式)。外壳4在其中结合有已知的运动转化机 构,以便当踏下制动踏板从而电机3的转子开始转动时,该运动转化机构把 电机3的转子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主缸2的活塞的直线轴向运动,尽管在图中 并未具体示出。
输入杆21连接至主缸2中的活塞,并从主缸2的一端引出。主缸2包 括:液压流体箱22,该液压流体箱用于在其中储存制动液,以便向主缸2 充填制动液;用于监测主缸2的内部压力的仪表管线系统(未示出);以及 用于泄放由活塞的运动产生的液压制动压力(即,制动液的压力)的制动管 线系统(未示出)。
下面将详细说明控制单元5的结构。
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5包括电路板8、用于在其中容纳电路板8的箱 形壳体6(作为壳体构件)、以及用于密封壳体6的盖子(作为盖子构件)。
电路板8具有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薄板状基板、安装在基板的一面 80(以下称为“安装面”)上的主电路块81、以及安装在基板的另一面上的 通电端子84,如图3和图4所示。
主电路块81包括向电机3输出控制信号的至少一个控制器82(例如微 型计算机)和根据控制信号向通电端子84输出驱动信号的驱动元件83a和 83b。在从驱动元件83a和83b接收到驱动信号时,通电端子84向电机3 发送驱动信号。即,主电路块81作为电机3的逆变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0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