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硬材料磨具刀头连接强度检测装置及其测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14928.3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3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天柱;周华;欧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磨具 刀头 连接 强度 检测 装置 及其 测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硬材料磨具刀头连接强度检测装置及其测量检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磨具刀头结合面抗冲击强度的检测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止,对于抛釉块粘接的抗冲击强度的检测装置未见报道,通常检测抛釉片与橡胶垫片的粘接强度时,往往需要按照国标GB/T529-2006及GB/T12833-2006另外制样,在拉伸机中测试。这种方法不仅繁琐,效率低,无法对实际产品进行检测,而且不存在对抛釉块工作时的模拟效果,其测试结果为应力破坏值,有别于在实际工作中碰撞冲击掉齿现象。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3758861U于2014年8月6日公开了一种冲击试验检测机,包括冲击件、竖向导向装置和用于放置试样的试样台,所述冲击件沿竖直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所述竖向导向装置上,所述试样台对应所述冲击件的下方设置,所述冲击试验检测机于所述冲击件的上方设有用于吸附和释放所述冲击件的吸盘,所述吸盘传动连接在相应的刚性升降机构上。需要抬升冲击件时,使用吸盘吸附冲击件,并由刚性提升机构带动抬升;需要对试样进行冲击时,使吸盘释放冲击件,冲击件即可向下运行并对试样台上的试样产生冲击。该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导致检测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成本低、应用广泛、操作方便快捷的超硬材料磨具刀头连接强度检测装置及其测量检测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超硬材料磨具刀头连接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撞击块、导轨和零件固定装置;所述撞击块滑动式置于导轨内,导轨通过固定架固定,且至少竖直设置于空中,零件固定装置放置于导轨的正下方。检测前,需要放置适量的砝码于撞击块内,使撞击块达到需求的重量,并将撞击块静止置于导轨内;检测时,释放撞击块从导轨上由静止状态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在导轨的引导下,撞击块最终撞击零件固定装置上的待测零件,从撞击产生的破坏情况判断待测零件抗冲击强度是否合格。本检测只是对产品冲击强度进行粗略简单测试,对产品品质检测具备良好的效果,且检测效率高,操作方便简单。
具体的结构如下:所述撞击块为钢制的圆桶状、方桶状或异形桶状,导轨对应撞击块为一根有一定长度的直圆管、方管或异形管,匹配的形状有助于撞击块的稳定下滑;所述撞击块上设置有置物腔用于放置砝码,其中该砝码为已知质量的标准件。所述撞击块侧面设置有防旋转翼,导轨对应设置有笔直的翼槽,由上至下贯穿导轨;所述导轨表面沿翼槽方向设置有刻度。防旋转翼除可防止撞击块水平自转外,还起到支承撞击块的作用;翼槽能及时排出导轨中的空气,减少下落阻力。所述撞击块底部水平设置有T形凹槽,并装配有金属材质的撞击头,检测过程中,撞击头撞击待测零件;撞击头为更换式设置,根据需要,更换不同撞击头,其截面呈T形或工字形。
所述翼槽上设置有截面呈T形的定位槽,该定位槽沿翼槽方向设置,内部对应装嵌有可移动的定位块,且通过螺钉固定于定位槽上的任何位置,定位块在刻度范围内移动。所述定位块设置有翼槽与导轨上的翼槽相对应;检测前,撞击块上的防旋转翼同时置于定位块和导轨的翼槽内。所述防旋转翼上设置有抽条卡口,定位块上对应设置有抽条插口;检测前,抽条卡口对齐抽条插口,并同时插设有释放抽条;所述释放抽条至少呈Y形,由手柄和抽条臂组成,抽条臂端部同时插设于抽条卡口和抽条插口内。
所述零件固定装置为具有一定质量的金属体,表面设置有零件腔,用于固定放置待测零件,且至少为竖直放置,零件腔的形状与待测零件形状相匹配。
测量方法如下:根据撞击头对待测零件的冲击,估计发生破坏的断面面积约为S m2,通过尺寸计算;撞击块体积(不包括砝码)约1.28×10-4m3,若制备材料采用45#钢,密度约7.85×103kg/m3,因此在未加砝码时撞击块质量约为1kg,设撞击块添加质量为m的砝码后,从h处下落则撞击块给予的冲击强度约为I,g取9.8m/s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4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氟异丙基己酮灭火剂识别检测方法
- 下一篇:砂土拉拔试验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