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轮圈的制作方法及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14904.8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3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林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书伟 |
主分类号: | B29C70/36 | 分类号: | B29C70/36;B29C70/54;B60B21/02;B60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轮圈 制作方法 结构 | ||
1.一种碳纤维轮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上支撑件:该上支撑件是由耐热质硬的材质制成,其为呈环状且 断面制成与轮圈的轮胎固定座内侧的沟槽相同的形状;
将呈线状的至少一股干碳纱连续性的缠绕于该上支撑件上:顺着该上 支撑件的外周面连续性且倾斜的绕设至少一股干碳纱,并绕设数层,使在 该支撑件上缠绕出将其包覆而具有适当厚度的多层干碳纱以形成轮胎固定 座初胚,其中该干碳纱是由多条细碳纤维纱集束而成,而且各层的干碳纱 的绕设角度不相同;
将下支撑件设置于该轮胎固定座初胚的内侧:该下支撑件是由耐热质 轻的材质制成,其为呈环状且断面设成与轮圈的轮框内部的框槽相同的形 状,为呈外侧大内侧小的梯形,并使该下支撑件的外侧面贴合该轮胎固定 座初胚的内侧面;
将补强件设置于该下支撑件的内侧:该补强件是由耐热质硬的材质制 成,其呈环状且断面呈倒三角形,其外侧面贴合于该下支撑件的内侧面;
将呈线状的至少一股干碳纱连续性的缠绕于该轮胎固定座初肧、该下 支撑件及该补强件上:顺着该轮胎固定座初肧、该下支撑件及该补强件的 外周面连续性且倾斜的绕设至少一股干碳纱,并绕设数层,使在该轮胎固 定座初肧、该下支撑件及该补强件上缠绕出将其包覆而具有(建议删除)厚 度的多层干碳纱,以形成连结成一体且未开设有沟槽的轮胎固定座与轮框 的外框,其中该干碳纱是由多条细碳纤维纱集束而成,形成该外框的各层 干碳纱的绕设角度不相同;
将缠绕有干碳纱的轮胎固定座初胚、下支撑件及补强件进行定型作业: 将缠绕有干碳纱的轮胎固定座初胚、下支撑件及补强件进行置入模具、抽 真空、注胶及加热等定型作业;以及
在定型后的轮圈的外周面裁切出开口并取出该上支撑件:取出该上支 撑件使该轮胎固定座内部形成沟槽,即完成该碳纤维轮圈的制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轮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的上支撑件为碳纤维复合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轮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的下支撑件的材质为复合发泡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轮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的补强件为碳纤维复合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轮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的开口的宽度较该沟槽的宽度小。
6.一种碳纤维轮圈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胎固定座初胚,是由线状的至少一股干碳纱绕设数层后并经过定型 作业而成,其呈环状且断面呈U字形,内部具有沟槽,外侧面具有由该沟 槽贯通到外部的开口;
下支撑件,是由耐热质轻的材质制成,其呈环状且断面呈外侧大内侧 小的梯形,其外侧面贴合于该轮胎固定座初胚的内侧面;
补强件,是由耐热质硬的材质制成,其呈环状且断面呈倒三角形,其 外侧面贴合于该下支撑件的内侧面;以及
外框,是由线状的至少一股干碳纱绕设数层后并经定型作业而成,其 呈环状且上部包覆于该轮胎固定座初胚的外侧面而形成轮胎固定座,其下 部包覆于该下支撑件及该补强件的外侧面而形成轮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轮圈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绕设成型出轮胎固定座初胚及外框的干碳纱是由多条细碳纤维纱集束而 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轮圈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 补强件为碳纤维复合材,下支撑件为复合发泡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轮圈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补强件的内侧角形成圆弧导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书伟,未经林书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490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